万里春风客未休,归心日夜水东流。
不知身卧白云上,更傍人家绿草洲。
注释:春天的江边行客,春风万里吹拂不停。日夜思念回家的心,就像河水向东流去。不知道自己身卧在白云之上,还是更靠近人家绿草洲头。
赏析:这是一首抒发诗人归乡之情的诗。首句写“春风”,次句以“归心”作比,写出了“春风”之“不歇”。“水东流”三字,既点出春江,又暗示行客归意之急。后两句则直抒胸臆。首句用典,《庄子·逍遥游》有“乘彼白日,而息于西王母之瑶台”的句子,“白云”、“绿草”,皆为仙境物象,此乃借景抒情。
万里春风客未休,归心日夜水东流。
不知身卧白云上,更傍人家绿草洲。
注释:春天的江边行客,春风万里吹拂不停。日夜思念回家的心,就像河水向东流去。不知道自己身卧在白云之上,还是更靠近人家绿草洲头。
赏析:这是一首抒发诗人归乡之情的诗。首句写“春风”,次句以“归心”作比,写出了“春风”之“不歇”。“水东流”三字,既点出春江,又暗示行客归意之急。后两句则直抒胸臆。首句用典,《庄子·逍遥游》有“乘彼白日,而息于西王母之瑶台”的句子,“白云”、“绿草”,皆为仙境物象,此乃借景抒情。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诗,了解诗意,然后要逐句解读,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同时还要借助于注解和参考有关资料来理解诗歌的内容。最后要结合写作背景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及诗句的含义。 本题中“独卧听晨喧,揽衣欲遽起”的意思是:我独自躺床听着早晨的喧闹声,想要起床。“早起偶书”是题目,意思是:清晨起床时随手记下的所见所感。“笼卧”“听喧”“揽衣”“遽起”
【注释】 1. 宋殿:宋朝的皇宫。三衙帅:即三衙,宋朝时指中书、门下、枢密三个官署,合称三衙,是皇帝的主要辅政机构。 2. 唐环:唐朝时,有十六位将军,他们统率着十六个军。 3. 官联参斗柄:官衔与斗魁相连接,意指官职高升。参斗柄,斗魁是北斗七星之一,这里比喻官位。 4. 旌旆俨星文:旌旗飘扬,像星星一样排列。 5. 羽卫迎黄道:羽卫,指仪仗,黄道,黄色的大道,这里比喻皇帝。 6. 龙光觐紫云
留滞 留滞沧洲已浃旬,鹖冠终日满风尘。 浮云何事去还住,岁月无情秋复春。 海甸中宵来驿使,天涯尽处未归人。 不堪对酒翻惆怅,翠筱黄花几度新。 翻译: 我滞留在荒岛上已经十天了,每天戴着那顶鹖鸟羽毛制成的帽子,满头都是灰尘。 浮云啊,你为什么要飞去又回来呢?岁月匆匆,转眼间又是一年秋天,又到了春天。 夜晚时分,海甸传来了驿站的使者消息,而我却在遥远的天涯之外,没有回家的人。 面对美酒
春光不可问,春事属谁家。 庭暖初喧燕,檐风欲度花。 含泥随远近,飞蕊下横斜。 幽绝不须扫,原无长者车。 注释: 1. 春光不可问:春天的景色无法用语言表达,只能通过视觉感受。 2. 春事属谁家:春天的事情属于谁家的呢?这里可能指春光属于春天,也可能指春光属于哪个人或哪个家族。 3. 庭暖初喧燕:庭院里因为春天的到来而温暖起来,燕子也开始在这里筑巢了。 4. 檐风欲度花:屋檐上的风似乎要吹过花朵
这首诗描绘了崆峒山的自然风光和壮丽景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宇宙开群象,山川𩰚两雄”这两句诗描绘了大自然的壮观景象。诗人用“宇宙开群象”来形容天地间的万物生机盎然,用“山川𩰚两雄”来形容山峦的雄伟壮观。 “水激石崖划,云来山气融”这两句诗则表现了水的流动和云的飘渺。水激石崖划,形容水流湍急,仿佛有一股力量在推动;云来山气融,形容云彩随风飘荡,与山峦交融在一起。
望太行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作者是李白。 译文: 仰望太行山,险峻而高耸。 连绵不断的山峰如同黄河一样宽广。 风吹过虎豹谷,雾气遮住了蛟龙堆。 羊肠小道和碣石相依相伴,只有黄河的云从远处飘来。 左看右转天地转动,灵洞石门日月开张。 紫芝白鹿已经寂寞,丹崖素壁无尘埃。 万山高低错落,参差的云雾中显现出紫色的阳真人在哪里? 古道凄凉,无法询问,时时有山鸟自飞回。 注释:崔嵬(ní):高。连峰排河汉
寻秋 寻找秋天的踪迹,我追寻到了遥远的山。 山尽处是无穷无尽的秋意。 西日已含情,万里空在眼。 白云天外来,晴风自舒卷。 野含群秀明,川弥双涯浅。 余生际无为,长啸发孤巘。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色和心境的诗。诗人通过寻找秋天的踪迹,展现了自己的孤独和对大自然的热爱。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如“远山”、“秋无限”、“西日”、“白云”、“晴风”等,通过这些意象的描绘
罂粟花如锦,开时蝶满枝。 注释1:罂粟(yīn sù)花像织锦。锦:华美的丝织品。 赏析:这首诗的开头两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美丽的罂粟花在春风中绽放,蝴蝶也纷纷飞来,为这美丽的画面增添了几分生机。 明朝零落尽,惆怅暮春时。 注释2:明朝(明晨):明天早晨。零落尽:指花朵凋谢、凋零殆尽。惆怅:忧伤,愁苦。 赏析:诗人用“明朝零落尽”来表达他对罂粟花即将凋谢的惋惜之情
《郯山半霁》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此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图。 首句“山色平分翠欲铺,烟光水气半天无。”通过描写山的颜色和烟雾,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山的颜色平分,仿佛要铺开一般,而烟雾弥漫在天空中,使得整个天空都变得朦胧而神秘。这一句通过色彩的对比,展现了山水的壮丽景色。 次句“老农荷笠驱牛晚,别作人间一画图。”则进一步描绘了农民们在傍晚时分辛勤劳作的情景。他们头戴荷叶
注释:春天的江边行客,春风万里吹拂不停。日夜思念回家的心,就像河水向东流去。不知道自己身卧在白云之上,还是更靠近人家绿草洲头。 赏析:这是一首抒发诗人归乡之情的诗。首句写“春风”,次句以“归心”作比,写出了“春风”之“不歇”。“水东流”三字,既点出春江,又暗示行客归意之急。后两句则直抒胸臆。首句用典,《庄子·逍遥游》有“乘彼白日,而息于西王母之瑶台”的句子,“白云”、“绿草”,皆为仙境物象
《郯山半霁》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此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图。 首句“山色平分翠欲铺,烟光水气半天无。”通过描写山的颜色和烟雾,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山的颜色平分,仿佛要铺开一般,而烟雾弥漫在天空中,使得整个天空都变得朦胧而神秘。这一句通过色彩的对比,展现了山水的壮丽景色。 次句“老农荷笠驱牛晚,别作人间一画图。”则进一步描绘了农民们在傍晚时分辛勤劳作的情景。他们头戴荷叶
这首诗描绘了崆峒山的自然风光和壮丽景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宇宙开群象,山川𩰚两雄”这两句诗描绘了大自然的壮观景象。诗人用“宇宙开群象”来形容天地间的万物生机盎然,用“山川𩰚两雄”来形容山峦的雄伟壮观。 “水激石崖划,云来山气融”这两句诗则表现了水的流动和云的飘渺。水激石崖划,形容水流湍急,仿佛有一股力量在推动;云来山气融,形容云彩随风飘荡,与山峦交融在一起。
寻秋 寻找秋天的踪迹,我追寻到了遥远的山。 山尽处是无穷无尽的秋意。 西日已含情,万里空在眼。 白云天外来,晴风自舒卷。 野含群秀明,川弥双涯浅。 余生际无为,长啸发孤巘。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色和心境的诗。诗人通过寻找秋天的踪迹,展现了自己的孤独和对大自然的热爱。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如“远山”、“秋无限”、“西日”、“白云”、“晴风”等,通过这些意象的描绘
罂粟花如锦,开时蝶满枝。 注释1:罂粟(yīn sù)花像织锦。锦:华美的丝织品。 赏析:这首诗的开头两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美丽的罂粟花在春风中绽放,蝴蝶也纷纷飞来,为这美丽的画面增添了几分生机。 明朝零落尽,惆怅暮春时。 注释2:明朝(明晨):明天早晨。零落尽:指花朵凋谢、凋零殆尽。惆怅:忧伤,愁苦。 赏析:诗人用“明朝零落尽”来表达他对罂粟花即将凋谢的惋惜之情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诗,了解诗意,然后要逐句解读,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同时还要借助于注解和参考有关资料来理解诗歌的内容。最后要结合写作背景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及诗句的含义。 本题中“独卧听晨喧,揽衣欲遽起”的意思是:我独自躺床听着早晨的喧闹声,想要起床。“早起偶书”是题目,意思是:清晨起床时随手记下的所见所感。“笼卧”“听喧”“揽衣”“遽起”
留滞 留滞沧洲已浃旬,鹖冠终日满风尘。 浮云何事去还住,岁月无情秋复春。 海甸中宵来驿使,天涯尽处未归人。 不堪对酒翻惆怅,翠筱黄花几度新。 翻译: 我滞留在荒岛上已经十天了,每天戴着那顶鹖鸟羽毛制成的帽子,满头都是灰尘。 浮云啊,你为什么要飞去又回来呢?岁月匆匆,转眼间又是一年秋天,又到了春天。 夜晚时分,海甸传来了驿站的使者消息,而我却在遥远的天涯之外,没有回家的人。 面对美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