蹊径萦纡曲似钩,九华人寂水空流。
半林青照千山暝,一榻松风六月秋。
石磴步冲银汉近,洞箫声断彩云浮。
登临不尽豪吟兴,遍倚西风十二楼。

诗句释义:

  1. “蹊径萦纡曲似钩” - 描述小路弯弯曲曲,好像一个钩子。
  2. “九华人寂水空流” - 九华山上的人们都很安静,溪水也显得空旷。
  3. “半林青照千山暝” - 树林的一半在清晨时被绿色照亮,而远处的山峰在傍晚时分显得昏暗。
  4. “一榻松风六月秋” - 在六月的秋天,松树的风声似乎带着一种凉爽的感觉。
  5. “石磴步冲银汉近” - 沿着石头阶梯走去,感觉仿佛接近了银色的银河(月亮)。
  6. “洞箫声断彩云浮” - 当洞箫的声音停止时,彩色的云朵飘浮起来。这可能是指音乐与自然美景的结合。
  7. “登临不尽豪吟兴” - 登上高处后,豪情逸致难以尽情表达。
  8. “遍倚西风十二楼” - 在秋天的西风吹拂下,诗人遍倚着高楼。这里的“十二楼”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地点或建筑。

译文:

小路上蜿蜒曲折,宛如一条钩;九华山上人迹罕至,溪水中只有微风轻拂。一半山林沐浴在清晨的翠绿中,远方的山峰在暮色中显得暗淡;松树随风轻轻摇曳,带来一种清凉之感。走在石阶上,仿佛能感受到银河的光辉;当洞箫的声音停歇,彩色的云朵便飘然起舞。登高远望,豪情壮志难以完全释放;秋风中,诗人遍倚高楼,思绪万千。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九华山的美丽景色和诗人的情感体验。首句通过“蹊径萦纡曲似钩”形象地勾勒出了九华山上曲折蜿蜒的小道。第二句“九华人寂水空流”表达了游客稀少、环境静谧的氛围。第三句“半林青照千山暝”则展现了山林在晨曦中的生机与暮色的宁静。

诗中的“石磴步冲银汉近”利用了中国古代对银河的常见描绘,将行走在石阶上的人引向了对宇宙的遐想。接着,“洞箫声断彩云浮”捕捉到了音乐与自然景观交融的瞬间,既表现了音乐的力量,也展示了自然的美态。

“登临不尽豪吟兴”抒发了诗人面对壮丽景色时的感慨之情,而“遍倚西风十二楼”可能暗示了诗人在高处眺望时的心情状态。整首诗通过对九华山景色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画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