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何人访十洲,碧天遥见一岩浮。
门涵紫气平林曙,径护青霞古壑幽。
曲涧泉飞岩外响,悬崖凉散洞中秋。
丹流石壁清疑绝,露裛苍苔翠欲收。
风静晴云团皂盖,赋成白雪点轻裘。
岁除村鼓喧桑社,其喜公馀览胜游。

这首诗的格式如下:

游崆峒岩和洪邑侯韵    
海上何人访十洲,碧天遥见一岩浮。    
门涵紫气平林曙,径护青霞古壑幽。    
曲涧泉飞岩外响,悬崖凉散洞中秋。    
丹流石壁清疑绝,露裛苍苔翠欲收。    
风静晴云团皂盖,赋成白雪点轻裘。    
岁除村鼓喧桑社,其喜公馀览胜游。    

注释

  • 海上:这里指的是诗人所在的海边之地。
  • 访十洲:指寻找传说中的仙境。
  • :形容天空的颜色。
  • :山中的洞。
  • 门涵紫气:指山洞的门户被紫色的祥气所包围。
  • 平林曙:早晨,树林在平地中显得格外明亮。
  • 径护青霞:小路被青色的霞光所守护。
  • 曲涧泉:弯曲的溪流中涌出的泉水。
  • :山崖。
  • 丹流:红色的水流。
  • 石壁:岩石的墙壁。
  • 清疑绝:清澈得像是没有杂质一样。
  • 露裛:湿润的露水。
  • 苍苔:深绿色、带白色的苔藓。
  • 翠欲收:绿色的植物仿佛要收起它们的绿意。
  • 团皂盖:云雾像团团的皂角帽一样聚集在空中。
  • 赋成白雪:诗作写成了如雪一般洁白。
  • 轻裘:轻盈的皮袍。
  • 岁除:年底,岁末。
  • 村鼓:村庄里的鼓声。
  • 桑社:祭祀蚕神的地方,通常在春天举行。
  • 其喜:非常开心,非常高兴。

译文

海上何处人寻访了仙界的十个岛屿?遥远的天际我看见了一座山岩浮动。
山洞的门边有紫色的祥气环绕着,清晨的树林显得分外明亮。
小路上是青色的霞光守护,古老的山谷深处显得幽静。
曲折的小溪从岩外流淌发出声响,悬崖上清凉的气息散向空中。
清澈的水流在岩石壁上奔流,似乎清澈得没有任何杂质。
露水润湿了青苔使得它们颜色更加鲜亮,仿佛绿色的草木要收起它们的颜色。
风停了云彩聚集成了一团,就像古代帝王头上戴的黑色帽子。
写下的诗篇犹如飘落的雪花落在轻薄的皮衣上。
到了年底时村庄里响起了打鼓的声音,庆祝着祭祀蚕神的活动。
我很欢喜能在闲暇之余游览名胜古迹。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游历山水的七言律诗,通过丰富的自然景物描绘展现了一种远离尘嚣、寻求心灵的宁静与超脱的境界。首联“海上何人访十洲,碧天遥见一岩浮”开篇就描绘了一种向往未知世界的心情,而“海上”则暗示了诗人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心境的孤高。接着颔联“门涵紫气平林曙,径护青霞古壑幽”,以“平林曙”和“青霞”为景,勾勒出了一个清晨时分山间景象,充满了神秘与宁静的氛围。

颈联“曲涧泉飞岩外响,悬崖凉散洞中秋”进一步描绘了山间的景色,其中“凉散洞中秋”不仅写出了天气的凉爽,也暗含了山中的清寂与高远。尾联“丹流石壁清疑绝,露裛苍苔翠欲收”则将视角转向了石头上的流水和苔藓,用“清疑绝”形容水色之清澈,“露裛苍苔翠欲收”则表达了大自然的美丽与生机勃勃。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一幅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