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谁共戴祥兴,只道存孤计未能。
一旅不支徒愤切,三军何事畏冯淩。
风翻巨舶衣冠尽,月照寒厓草木矜。
土宇中原无限地,独将濒海造王陵。
诗句解读与赏析:
- “当年谁共戴祥兴”
- 注释:这句话回忆了历史上的某个时间点,当时有人共同庆祝和期待着国家的繁荣和昌盛。
- 赏析:此句表达了一种对过去的怀念与敬仰,以及对当时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记忆。
- “只道存孤计未能”
- 注释:“只道”表示当时的人们认为(或以为如此),而“存孤计”是指为了保持国家的完整和独立而采取的战略举措。
- 赏析:这句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国家存亡的看法和策略,强调了坚持和等待的重要性。
- “一旅不支徒愤切”
- 注释:指的是一支军队或一小队人因力量不足而感到愤怒和不满。
- 赏析:这句揭示了当时可能面临的军事挑战,以及人们对此的忧虑和不满。
- “三军何事畏冯淩”
- 注释:“三军”指整个军队,“冯淩”可能是一个特定的将领或战术。
-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对将领或战术的恐惧和不安,暗示了可能的内部或外部威胁。
- “风翻巨舶衣冠尽,月照寒厓草木矜”
- 注释:巨舶指巨大的船只,衣冠指的是人们的衣冠服饰,而草木矜则形容草木在月光下显得格外美丽。
- 赏析:这句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的变化来反映社会的动荡不安,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体验。
- “土宇中原无限地,独将濒海造王陵”
- 注释:土宇中原指广阔的中国领土,而“临海造王陵”则意味着在海边建立王陵或政治中心。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未来的担忧和期望,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所做的努力。同时,它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未来的思考。
译文:
当年的人们共同庆祝祥和的兴起,只是以为我们能够保存孤勇的策略,但并未成功。一旅之师无法支撑到底,只能感到愤怒和不满。三军为何要害怕冯凌?风翻巨舶,衣冠尽毁,月照寒涯草木皆感伤。土宇中原是无尽的土地,我却偏偏在海边筑起王陵。
赏析:
《厓山吊古》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反思,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思考。诗中通过描绘战争、政治斗争和个人情感等元素,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同时,诗人也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感慨。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深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