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宛转入湖清,十里波光见月明。
隐隐暮烟三岛没,漪漪流水两桥平。
隔林香霭疑禅定,曲岸风回送水声。
芳树斜阳无限思,堤边孤舸有桡鸣。
【注释】
丰湖:在浙江省杭州市。同黎惟和赋:一起写诗作赋。
宛转:曲折的样子。
瀛洲(yīn zhōu):传说中的海上三仙山之一,在今浙江省的温州市东南,这里借指西湖。
隐隐:微茫的样子。
漪漪:波纹的样子。
香霭:淡淡的烟雾。
禅定:佛教语,指打坐时入定的境界。
桡鸣:船桨划动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描写杭州西湖丰乐亭的美景,以明丽的笔触,刻画了一幅“十里湖光”的画卷。
首联写远望所见的景色。诗人站在丰乐亭上,眺望着远处的西湖,只见长江水波滚滚,一泻千里,宛如一条玉带,蜿蜒曲折地流入湖中,使湖水变得澄清碧绿。江面上泛着层层白浪,映着月儿的清辉,显得分外皎洁。这一句写景十分工巧。“宛转”,是曲折的意思。把江水比作玉带,形象生动;“十里”,既点出江流之阔,又写出湖光之长。
颔联写近观所见的景色。诗人继续举目远眺,只见三座小岛隐约出现在薄雾之中,仿佛是海中的仙山;而那两桥,则如两条彩带横亘在湖面,与流水相互辉映。这两句用“隐隐”与“漪漪”、“三岛”与“两桥”相对照,不仅突出了景物的静态美,而且写出了西湖的动态美,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颈联写听觉所闻。诗人进一步移步换景,来到西湖边,只见隔岸林木丛中,隐隐传来阵阵香烟袅袅升起;而那曲曲弯弯的小路上,却传来阵阵水声潺潺,似乎有一只只小船在水中缓缓行驶。
尾联写视觉感受。诗人登上堤岸,只见一片夕阳西下的景象,晚霞满天,红光万道;而在斜阳下,一棵棵芳树倒映在这一片红光之中,似乎在向人们述说着不尽的思念之情。这一句以景结情,将诗人对西湖的喜爱之情推向了高潮。
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描绘,赞美了西湖的秀美风光和人间仙境。语言清新秀丽,情景交融,给人以美的享受,令人陶醉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