厓海波涛万派流,宋家曾此覆王舟。
君臣空切强元齿,天地谁堪社稷忧。
春尽杜鹃犹迸血,时来社鼠亦深谋。
悠悠易代成悲感,慷慨还怜国士愁。
【注释】
厓山:位于今广东新会县境内。宋元战争时,元兵攻宋,元兵大败宋军于崖山,宋室被俘。覆:倒伏。强:勉强。社稷:指国家。杜鹃:《诗·周南·卷耳》有“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之句,后人据此以杜鹃代指悲伤的情怀。社鼠:《史记·李斯列传》载:“二世使李斯为相国,事皆决于李斯。”后遂用“社鼠”喻奸佞之臣。
【译文】
崖山的波涛万派奔流,宋朝曾经在这里覆灭了元朝的王舟。君臣空切声声元齿,天地间谁堪承受国家的忧愁?春去秋来杜鹃鸟仍在啼血,时而兴起的社鼠也在暗中谋划。一代更替易姓成悲感,慷慨叹息怜惜那国士的愁容。
【赏析】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七言绝句。作者由南宋灭亡想到元朝取代宋朝,从宋朝覆亡想到江山改姓,由江山改姓想到人民遭受涂炭,由人民遭受涂炭想到国士们仍为国家担忧,最后想到自己年迈力衰,报效无门,发出慨叹。全诗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咏史怀古诗。
诗的首联点明题旨,指出宋朝灭亡和元朝建立的必然结果。“崖山”二字写出了宋朝的失败,“万派流”三字又写出了元军的浩大气势。这里,诗人没有直接写宋朝灭亡的原因,而只是暗示了宋朝灭亡的历史事实。
第二联转入对当时形势的描写:君臣空切声声元齿,天地间谁堪承受国家的忧愁?这里把宋元两朝统治者比作牙齿,把元朝比作齿尖,意思是说:宋朝的统治者软弱无能,只能任凭元朝的侵略。这一句既揭示了当时的形势,又表达了诗人对宋朝统治者的不满和愤恨。
第三联转入对百姓苦难的描写:春尽杜鹃犹迸血,时来社鼠亦深谋。这里,诗人通过春天的杜鹃啼血、社鼠谋害等形象,表现了当时人民的疾苦和无奈。这一联中“春尽”、“鹃血”、“社鼠”、“深谋”等词语,都很生动地表现出了诗人的感情色彩。
末联转入对国士们的关注:悠悠易代成悲感,慷慨还怜国士愁。这里,诗人把视线转向了那些关心国事、忧心忡忡的国士们。他们虽然生活在易代之际,但仍然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这种爱国精神令人感动。
整首诗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认识和评价。他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分析,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无论是宋朝还是元朝的统治者们,都不能承担起国家的责任;只有那些关心国家命运、忧国忧民的人才是国家的真正栋梁和脊梁。这种认识在当时是非常难能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