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锁松门野径幽,使车停处觅真游。
筵开晴揽青山色,木落霜含白雁秋。
身寄灵踪探石室,杯深明月啸南楼。
相随笙鹤犹堪听,只恐歌鸾未易酬。

【注释】

  1. 赵太史:指赵孟頫,当时任国子司业。祁林:名不详。
  2. 楼:地名。
  3. 松门:山名。
  4. 真游:真正的游览。使车停处:指使臣停留的地方。
    5.晴揽:在晴朗的日子揽取。
    6.石室:仙人居住的洞穴。
    7.杯深月啸:酒杯斟得深,月亮在南楼发出清越的啸声。南楼:即听笙亭。
    8.笙鹤:笙乐与仙鹤相随。
    9.歌鸾:歌声如鸾鸟鸣叫,歌声悦耳动听。
    【赏析】
    这是一首题壁诗。作者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他曾任集贤侍讲学士、翰林学士承旨、御史中丞等职。其书法、绘画造诣很高,对元代文化的发展有重要影响。这首诗作于至顺二年(1331年),当时作者任国子监祭酒,与祁秘书和黎秘书一同前往苏州听笙。
    首联“云锁松门野径幽,使车停处觅真游”。意思是说云层把松门遮住了,野外小路上显得特别幽静,让使臣停车之处就是真正的游览之地。
    颔联“筵开晴揽青山色,木落霜含白雁秋”。意为在晴朗的日子里,宴会上人们可以欣赏到青翠的山色;到了秋天,树叶飘落,霜气凝结,一群大雁正向南飞去。这里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自然的美景,也暗喻了作者的仕途生涯。
    颈联“身寄灵踪探石室,杯深明月啸南楼”。意思是说作者已经身居高位,但仍然心系山水,想要探寻神仙居住的石室;饮酒时还思念着南楼中的明月,发出啸声。这两句既写出了作者的情怀,又表现了他的志趣,同时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孤独寂寞。
    尾联“相随笙鹤犹堪听,只恐歌鸾未易酬。”意思是说尽管跟随我的人已经很多,但我还是觉得不够,因为还有很多人需要我帮助;只是担心我的歌声不如鸾鸟的鸣叫声悦耳动听,难以报答他们对我的期待和信任。这两句既表达了作者的感慨和忧虑,又展现了他的谦逊和大度。
    这首诗是一首题壁诗,通过对景色、人物和心境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作者的高尚品德和崇高境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