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天削海中开,野寺萧寥傍古台。
鼎足已知分并峙,玉环何事独归来。
雨馀基畔苔空积,水绕矶头咽复回。
谁道辞刘心最苦,千秋留作不然灰。

芙蓉天削海中开,野寺萧寥傍古台。 芙蓉天削海中开,野寺萧寥傍古台。鼎足已知分并峙,玉环何事独归来。 鼎足已知分并峙,玉环何事独归来。雨馀基畔苔空积,水绕矶头咽复回。

注释译文:

  • 芙蓉天削海中开:“芙蓉”指的是荷花,“天削”形容天空如同被裁剪一般,“海中开”意味着荷花在大海之中绽放。这一句描绘了荷花在碧波荡漾的大海中盛开的景象。
  • 鼎足已知分并峙:“鼎”通常指古代的鼎器,象征着稳定和统一。“分并峙”表示两种或多种力量相互对峙,难以统一。这里可能隐喻着某种势力或情感的对立与斗争。
  • 玉环何事独归来:这里的“玉环”可能暗指某人或某物,而“独归来”表达了一种孤独或与众不同的状态。这句诗可能在描述某个人或事物在某个特定情境下的孤立无援之感。
  • 雨馀基畔苔空积:“雨馀”暗示雨后的场景,“基畔”指的是土地的边缘,“苔空积”形容地面上长满了苔藓。这一句描绘了一个经过雨水洗涤后的自然景象,苔藓覆盖的土地显得更加宁静而深邃。
  • 水绕矶头咽复回:这里的“矶头”指的是岩石的顶端,而“水绕”描述了水流环绕的景象。“咽复回”则表现了水流的循环往复。整句诗可能在表达自然界中水流的循环和生命的轮回。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载体,通过对比、象征等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受和深刻理解。诗中的荷花、鼎器、玉环等元素不仅是具体的物体,更是承载了诗人情感的象征。通过对这些元素的描绘和组合,诗人表达了对和谐统一的向往,以及对于个体独特性的思考。整体而言,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明代诗歌创作中的佳作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