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萧条野望阴,一枝筇竹日行吟。
出尘笑我烟霞骨,逝水还谁日月心。
薇蕨长时知雨足,鹧鸪啼处怨山深。
连年烽火何尝息,残烧而今尚满林。

【解析】

此诗为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后,因战乱漂泊到夔州时所作。全诗以“望”字统领,首联写诗人在寒食节这天登上城楼远眺,见野景萧条,阴天无光;颔联写诗人拄着筇竹杖行走于山间小径,吟诵诗歌;颈联借物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之情;尾联抒发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之情。全诗情感深沉,意境开阔,语言质朴流畅,富有音乐美。

【答案】

译文:

寒食节这天天气阴沉,野外景色萧条,我登上高楼眺望,只见天空没有阳光,一片昏暗。一枝筇竹在山间小道上行走,日行吟咏。

出尘笑我烟霞骨,逝水还谁日月心?

我笑自己像出尘世的烟霞一样,时光如水般逝去,又是谁有如日月一般的心情?

薇蕨长时知雨足,鹧鸪啼处怨山深。

山中植物长势良好,说明雨水充足;而鹧鸪啼声凄凉,表明山中有战事,使人们感到痛苦。

连年烽火何尝息,残烧而今尚满林。

连续几年的战争,烽火未曾平息,而今战火仍燃烧着,树林里仍然弥漫着浓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