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近潮偏急,喧声滚洳沙。
河回刚没胫,水浅不胜槎。
两岸多修竹,三秋见落花。
还从鸡犬里,错认武陵家。

江近潮偏急,喧声滚洳沙。

河回刚没胫,水浅不胜槎。

两岸多修竹,三秋见落花。

还从鸡犬里,错认武陵家。

注释:

  • 江近潮偏急,喧声滚洳沙:江边临近潮水,声音显得特别急促,嘈杂声响伴随着沙滩上的波浪声。
  • 河回刚没胫,水浅不胜槎:河水回流时刚好没过小腿,水流太浅,无法支撑长船。
  • 两岸多修竹,三秋见落花:河岸两边生长着茂密的竹林,到了秋天可以见到飘落的花瓣。
  • 还从鸡犬里,错认武陵家:误入了鸡狗相混的村落中,误以为是桃花源般的世外桃源。

赏析:
《江阴支河》是明代诗人邓云霄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风貌,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和田园生活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首句“江近潮偏急,喧声滚洳沙”便将读者带入一个水声哗动、潮水汹涌的环境之中。紧接着第二句“河回刚没胫,水浅不胜槎”,形象地描绘出江边的水流情况,以及小船难以在此环境中行驶的情景。这不仅反映了地理环境的特殊性,也增添了诗句的动感与趣味。

随后,“两岸多修竹,三秋见落花”两句则展现了江南地区独特的自然景致。竹子的挺拔与梅花的娇艳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而“还从鸡犬里,错认武陵家”则是诗人情感的寄托,他通过误入他人家园的想象,抒发了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江阴支河》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歌,更蕴含着诗人对家乡的无限眷恋与深情厚意。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