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思迎秋急,霪霖入夜听。
回风飘断杵,湿叶隔流萤。
莫涨银河水,应怜织女星。
梦归泥滑滑,敢问短长亭。
《初秋夜听雨》是明代诗人邓云霄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逐一展开对这首诗歌的逐句解读:
客思迎秋急:这里的“客思”指的是游子或在外之人的思念之情,而“迎秋”则表达了这种情感在秋天这个收获季节的到来。秋季往往伴随着萧瑟的景色和深刻的思考,因此“迎秋急”描绘出了作者对于即将到来的深秋时节的情感反应,既有期待也有感伤。
霪霖入夜听:“霪”字在这里描述了连绵不绝的阴雨天气,而“霖”字则是对雨的拟人化描述,使得整个景象显得更为生动。”入夜听”则表明了这场持续到夜晚的雨声成为了诗人耳边常伴的声音。
回风飘断杵:这里的“回风”指的是秋风,它带来了凉爽,也使得原本干燥的农具如杵变得湿透。”断杵”形象地描绘了风力之大,以至于连最结实的农具也能被吹断。
湿叶隔流萤:这里的“湿叶”指的是被雨水打湿的树叶,而“流萤”则是夜晚昆虫的光点,通常象征着美丽与哀愁。”隔流萤”则进一步强调了雨夜的静谧和深邃,为这幅画面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宁静。
莫涨银河水,应怜织女星:这两句通过对比的方式,形成了一种诗意的画面。”莫涨”暗示着银河(即天河)中的水不应该上涨;”应怜”则是对天上的织女星表示同情和怜悯,因为天河水位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其运行轨道,带来不安定的因素。
梦归泥滑滑,敢问短长亭:这里的“梦归”可能是指诗人在梦中回到了家乡,”泥滑滑”形容了回家路上泥泞不堪的情况。“敢问”则表达了诗人对路途艰难的一种自嘲或幽默的表达。“短长亭”可能是古代用来传递信息的驿站,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未来旅途的不确定感或是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通过对《初秋夜听雨》的分析,不仅能够欣赏到诗人精湛的艺术技巧,还能深入理解其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更是对人生、情感和哲理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