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啄不相呼,庭除长绿芜。
病因书是癖,人与古为徒。
诗赋穷诸体,波澜障别途。
沉思何所似,铁网取珊瑚。

闲居杂诗二十首

注释:

  • 剥啄不相呼,庭除长绿芜。
  • 剥啄:敲门的声音。相呼:相互打招呼。庭院里的杂草已经长得很长了。
  • 病因书是癖,人与古为徒。
  • 病因书:因爱好读书而形成的习惯。癖:嗜好。人与古为徒:以古人为师,指学习古代文化。
  • 诗赋穷诸体,波澜障别途。
  • 诗赋:诗歌和赋的文体。穷各种文体,即涉猎广泛的文学领域。波澜:指文章的波澜壮阔,气势磅礴。别途:不同的道路,比喻不同的写作风格或流派。
  • 沉思何所似,铁网取珊瑚。
  • 沉思:深思,沉思默想。像什么?铁网取珊瑚:比喻从中得到启示或灵感。

译文:
在门前敲门不应答,庭院里的草已长得很高。
爱读书成性是毛病,把古人当作老师来学习。
诗歌和赋文涉猎很丰富,文章波澜壮阔挡道阻。
深思后觉得像无路可通,就像从铁网中取出珊瑚般奇妙。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一位文人在宁静的书房中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文学追求。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引出对自身阅读习惯的思考。他自认为因为爱好读书成了一种癖好,以至于忽略了与人交往,忽视了现实生活的美好,甚至影响了日常生活的正常节奏。

诗的第二、三句,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古代文化的敬仰之情。他将自己比作古人,认为古人能够以其深厚的学识和文化修养影响后人,成为学习的榜样。这体现了他对传统学术和文化的尊重以及对古代智慧的渴望。

接下来的两句,诗人转向了自己文学创作的领域,表达了对广泛涉猎各种文学体裁的喜爱。他认为通过学习和实践,可以获得丰富的知识,并能够在写作过程中展现出不同的风采,就像文章中的波澜壮阔一样,让人印象深刻。

然而在深入思考之后,诗人感到陷入了困境,不知如何下笔。他似乎在寻找灵感,试图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这种沉思的状态被形容为“沉思何所似”,仿佛是在寻求灵感的同时也在寻找自己的道路。

最后两句,诗人提出了一个隐喻性的问题:“铁网取珊瑚”,暗示了自己从中获得启发的过程就像是从一张大网中巧妙地取走了珊瑚,既形象又富有诗意。这个比喻不仅描述了他从中得到的灵感和领悟,也传达了一种从容自信的态度。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自己生活方式和文学追求的深刻反思,以及在探索未知领域中的挣扎和顿悟。它反映了作者在传统文化中寻找自我定位和发展方向的努力,同时也展示了他在文学创作上追求卓越和创新的精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