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屋带云局,萧然万虑清。
山泉入厨灶,石乳煮藜羹。
月静猿规帐,林疏鹤伴行。
却嫌居未僻,樵子尚知名。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分析诗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赏析”,然后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分析。题干中要求赏析的诗句有“一屋带云局”,“萧然万虑清”等,这些诗句的关键字是:一屋带云、局、萧然、万虑、清。

【答案】

译文:

我住的房子周围云雾缭绕,一切世俗烦扰都随之消散。山间泉水流淌进厨房,煮着石乳和藜草做成的羹汤。月光静谧猿猴在树梢上盘旋,树林疏朗鹤儿陪伴着我行。嫌我隐居的地方偏僻,樵夫还知道我的名字。

赏析:

诗写隐者居处幽美,环境清雅。开头两句说:“一室带云局,萧然万虑清。”诗人以“一室带云局”形容自己居住之所,用笔简洁,意境却非常深远。“一屋带云”四字,不仅写出了环境的优美,也暗示了主人的心境。“萧然万虑清”,表明他超尘脱俗,不为俗务所累。“萧然”二字,既写出了环境的优美,也表明了主人的心境。“局”是方形的意思;“萧然”是空阔的样子。这里的意思是说,这方形的小屋里充满了高洁的情怀,一切世俗烦扰全都消失了。“萧然”一词,表现了他与世隔绝的孤寂。

颔联“山泉入厨灶,石乳煮藜羹。”意思是说,山上的泉水流入厨房,煮成了藜草做的羹汤。“石乳”是石头里冒出的像乳汁一样的液体,“藜羹”是藜草做成的饮食。“入厨灶”“煮藜羹”是说山泉被烹煮成了美味佳肴,这是从物质方面来写隐居生活之美好。而“煮藜羹”这一细节,则又从精神上写出了隐居生活之美好。“山泉入厨灶”与“煮藜羹”,这两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实际上是隐居生活最理想的状态:山泉可以烹煮出美味的食物,藜草可以做成美食。这样看来,隐居的生活其实也可以很美好。

颈联“月静猿规帐,林疏鹤伴行。”意思是说,夜幕降临,猿猴在树上跳跃着寻找栖息之所;树林稀疏,大雁排成队地飞过,鹤儿伴随着它们一起前行。“月静”、“猿规”、“林疏”、“鹤伴”都是描绘景物,而“规”又是古代的一种测量方法,所以这里的“规”应该理解为“寻找”。这四个动词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而在这画面中,又隐含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喜爱。

尾联“却嫌居未僻,樵子尚知名。”意思是说,虽然觉得隐居之地偏僻(不被人所知),但樵夫们都知道我的住处。“却嫌”就是嫌,表示反语,意为“并不喜欢”。“却”在这里表示让步,即尽管觉得隐居之地偏僻,但并不妨碍我喜欢这个地方。“樵子”指的是山里的打柴人或猎人,他们知道隐居之人的住处,表明隐居的人并没有完全脱离尘世,隐居并不是完全隐居。

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山林时写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美好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