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德光千古,遗踪在九疑。
搴芳荐瑶席,酌桂礼彤墀。
百兽犹环舞,群山相向悲。
欲知龙蜕处,高嶂觅铜碑。

【解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借对舜的祭祀,抒发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

其一:

“帝德光千古”,这一句是全诗的总领,点明了题旨所在。作者在开篇就直陈其意——赞美舜帝的功德,光照千秋万代。舜帝是上古时代的圣君,以仁德著称,为后世所景仰。他治水有功,使百姓安居乐业;他推行禅让制度,将帝位让给尧,自己则退居二线;他严于律己,勤政爱民,关心民众疾苦。因此,舜帝的功德光照千秋万代。

其二:

“遗踪在九疑”,这句是承接上句而来,说的是舜帝虽已去世,但他的功德却永远留存在人们的记忆中。九疑山就是舜帝葬身之地。

其三:

“搴芳荐瑶席”,“搴”是拔取的意思,“瑶席”指的是用美玉制成的席子。这里的意思是说,为了表示对舜帝的敬仰,人们从山上采摘鲜花,将其放在瑶席上。这一举动既是为了向舜帝献花,也是为了表达对他生前政绩的赞颂。

其四:

“酌桂礼彤墀”。“桂”是一种香木,传说中它有神奇的力量,可以驱邪避凶。《诗经》中的《周南·汝坟》就有“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之句。这里所说的“酌桂”即指采集桂花来祭祀舜帝。“彤墀”即红色的台阶,这里用以形容祭台的红润色彩。

其五:

“百兽犹环舞,群山相向悲”,这两句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百兽在祭台上欢腾跳跃,仿佛在为舜帝献舞;而周围的群山也似在为舜帝送别。这里的“犹”“相”都是动词短语,用来强调动作的频繁、强烈和持久。通过这样的描写,表达了人们对舜帝的无限怀念之情。

其六:

“欲知龙蜕处,高嶂觅铜碑”。这一句是全诗的结语,意为想要了解舜帝龙袍脱落的地方,就要到高高的山峰上去找寻那铜制的碑文。这句话既是对前面诗句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展望。在这里,作者通过对舜帝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未来的憧憬。

【答案】

帝德光千古,遗踪在九疑。

搴芳荐瑶席,酌桂礼彤墀。

百兽犹环舞,群山相向悲。

欲知龙蜕处,高嶂觅铜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