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野同人处,寒塘一镜开。
舟移剡曲棹,书忆陇头梅。
已叹三秋别,那过七夕来。
醉眠宜藉草,莫损石阶苔。

注释:

甲子孟秋十九日,西园公过访镜园。我步杜少陵游何将军山林十律韵投赠。步元韵酬之同集者尹用平温尔惇时溪桥初成十首。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孟秋时节与朋友相聚时的即兴之作。诗人以山水为题材,表达了对友情的珍惜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首句“甲子孟秋十九日,西园公过访镜园”,点明了时间地点。甲子指的是农历九月九日,也就是重阳节。孟秋则是农历九月,是秋季的开始。诗中描述西园公来访镜园,可见二人关系亲密。

次句“于野同人处,寒塘一镜开”,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相聚的场景。于野同人处可能是指郊外的某处聚会之所,寒塘一镜开则形容池塘水面如镜子般清澈明亮。

第三句“舟移剡曲棹,书忆陇头梅”,继续描绘了聚会时的情景。舟移剡曲棹可能是指乘坐船只从剡曲出发,而书忆陇头梅则可能是回忆起故乡的梅花。

第四句“已叹三秋别,那过七夕来”,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感慨。三秋分别可能是指三年的分别,而七夕则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用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第五句“醉眠宜藉草,莫损石阶苔”,则是诗人对友人的劝诫。醉眠宜藉草意味着在野外睡觉应该选择草地,以免被草丛割伤;莫损石阶苔则是提醒朋友要注意脚下的路,不要踩坏石头上的苔藓。

这首诗整体上表达了诗人对友情和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