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来疏漏已三更,屈指流光百感生。
五斗微名虚寄迹,千秋吾道竟何成。
升沉总付当空鉴,放浪如游不夜城。
谁识闲心同白月,踏歌羞逐众人行。
【注释】
吴门:指苏州。吴地多产月。
五斗微名:意谓自己有微薄的功名。五斗,指一升;微名,指微薄的名声。
千秋:指一生。
放浪:放纵任性,不受拘束。不夜城:比喻热闹繁华的城市。
【赏析】
此诗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诗人晚年。诗人此时在苏州任郡官,心情抑郁,于是借写景抒情来排解苦闷。全诗以“坐来”开篇,写诗人因公务之暇而赏月的情景,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孤寂之感与对官场仕途的无奈。
首联“坐来疏漏已三更,屈指流光百感生。”意思是说,由于公务之暇,诗人闲坐在窗前赏月。月亮从东边升起到西边落下已经快到三更天了,诗人不禁叹息时间过得真快,感叹岁月如梭,感慨万千。
颔联“五斗微名虚寄迹,千秋吾道竟何成?”意思是说,虽然我拥有一点微薄的功名,但是这又有什么用呢?我的一生追求的道义到底能不能实现呢?表达了诗人对功名、道义的追求和失落。
颈联“升沉总付当空鉴,放浪如游不夜城。”意思是说我的升迁和贬谪都如同当空的镜面一般清晰,我的人生就像在不夜城中自由自在地游荡一样。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豁达和超脱。
尾联“谁识闲心同白月,踏歌羞逐众人行。”意思是说,谁能理解我的心像明月一样宁静淡泊呢?我宁愿独自欣赏这美好的月光,也不愿意跟随大众去追逐名利。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排斥。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吴门赏月的场景,抒发了他内心的孤独和对人生的感悟。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将诗人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也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