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岁蟠桃春昼闲,倚云和雾杳难攀。
瑶池宴后花长在,方朔偷来鬓已斑。
堪叹铅华同木槿,谁逢萼绿识仙鬟。
天台从觅来时路,流水潺潺失故山。

落花诗三十首其一 一东

春日,花开满园,花瓣随风飘落,诗人感叹岁月无情,青春易逝。倚窗凭栏,遥望天空,思绪万千。倚云和雾中,难以攀登的蟠桃树,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追求。瑶池宴会后,花朵依然盛开,暗示着美好时光虽逝,但美好记忆永存心间。

此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生命的短暂,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美好生活的怀念。诗中的意象丰富而深刻,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注释:

  • 千岁蟠桃:长生不老的仙桃。
  • 倚云和雾:形容景色优美,如同仙境一般。
  • 瑶池宴后:瑶池是神话传说中的神仙聚会之地,此处指宴会结束后的场景。
  • 方朔偷来鬓已斑:借用方朔偷玉环的故事,表达了岁月留痕、容颜易老的感慨。
  • 铅华同木槿:比喻美貌如木槿花般短暂。
  • 萼绿识仙鬟:萼绿象征仙人的头发,指代仙女的形象。
  • 天台从觅来时路:天台山是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寻找过去的道路,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回忆和留恋。

赏析:
这首诗以春天的落花为引子,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形象的比喻,展示了春天的美丽与生命的脆弱。诗人以“倚云和雾”来形容蟠桃树的神秘莫测,借以表达人生的不确定性和对未来的迷茫。同时,通过“瑶池宴后花长在”,展现了美好时光虽逝,但美好记忆永存心间的情感。诗中的“方朔偷来鬓已斑”则巧妙运用了历史典故,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感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和思考空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