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隐吴门叹陆沉,尘途犹觉主恩深。
曾闻圣帝投双璧,可念中人罢百金。
瘴疠未收迁客骨,雪霜空叩贱臣心。
凭高怅望休回首,落叶鸣蝉半不禁。
【注释】
吴门:指苏州。吏隐:在官府中当差而隐居起来。陆沉:比喻政治黑暗,社会动荡。曾闻圣帝投双璧:指汉光武帝刘秀曾被王莽的国贼刘玄所迫,被迫出逃到江南地区后,得到了当地人民的拥护,并最终建立了新朝。可念中人罢百金:指东汉和帝时,大将军窦宪恃功骄横跋扈,其母窦太后临死前曾告诫他不要贪财好色。瘴疠:南方湿热地区特有的毒热病。雪霜空叩贱臣心:指作者自己虽身处困境,但仍怀有忠君报国的赤胆忠心。凭高怅望休回首:指站在高处极目远眺,但不再回头,以表示对现实的不满与愤怒。落叶鸣蝉:借景生情,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凄凉与无奈。
【赏析】
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末年(公元741年)。当时,诗人在苏州任职,由于朝廷内权贵专权、奸佞横行,使得国家政治腐败、民不聊生,于是诗人深感失望和悲愤。本诗即反映了诗人的这种心情。全诗共八句,前四句为开头,后四句为结尾。
首联“吏隐吴门叹陆沉,尘途犹觉主恩深。”起笔突兀,直抒胸臆。“吴门”,指苏州,古称吴郡,是东南重镇,也是经济发达的地方。这里暗含着诗人的籍贯地。“陆沉”一词,语出《诗经·小雅·谷风》:“何草不黄?何日不行?”意为大地荒芜,草木不生,形容政治混乱不堪。“尘途”指的是官场之路,也是指民间的仕途之路。“主恩深”三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政治腐败的强烈不满和忧虑。
颔联“曾闻圣帝投双璧,可念中人罢百金。”这两句运用典故,抒发感慨。“圣帝”指的是西汉时期的汉光武帝刘秀,他曾在王莽篡位后被迫南迁江南,后来重建汉朝;“中人”指的是东汉时的大将军窦宪,他因权势煊赫而备受人们羡慕。“投双璧”、“罢百金”都是指窦宪的富贵生活。诗人在这里用典来讽刺那些权贵们的贪婪和腐朽。
颈联“瘴疠未收迁客骨,雪霜空叩贱臣心。”这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自己的情感。“瘴疠”是指南方湿热地区特有的毒热病,也是指官场上的种种弊端。“迁客”指的是被贬谪到远方的人,如屈原被流放等。“雪霜”则象征着严酷的环境和艰苦的生活条件。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不满和无奈。
尾联“凭高怅望休回首,落叶鸣蝉半不禁。”这两句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凭高怅望”指的是站在高处极目远眺;“休回首”表示不再回头;“落叶鸣蝉”则描绘了一幅秋天萧瑟的景象;“半不禁”则意味着诗人内心的凄凉与无奈已经达到了极致。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通过对历史典故的运用和景物描写的表现,成功地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愤慨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