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国阑珊可奈何,留僧击钵且高歌。
闲心暗结连绵雨,往事空随浩荡波。
怅望东君同过客,谁回西日更挥戈?
凭栏细向花神语,好解红绡赠芰荷。
三月晦日同匡云上人作送春诗四首
《唐才子传》卷七:“元结字次山,号漫郎。……其诗有《系叙》、《补亡》等,又《送春》四绝句,其略曰:‘残腊未尽见春归,柳梢桃叶漫成堆。花期莫卜无凭准,唯有东君自主张。’‘香国阑珊可奈何,留僧击钵且高歌。闲心暗结连绵雨,往事空随浩荡波。’‘怅望东君同过客,谁回西日更挥戈?凭栏细向花神语,好解红绡赠芰荷。’”
此为送春诗。
香国阑珊可奈何,留僧击钵且高歌。
“香国”,即花国。
留僧:留住僧人。击钵,佛家仪式之一,击钵而唱经,以度众生。此指僧人敲钵声。
“且高歌”,暂且高声歌唱。
“香国阑珊”三句:说在花国之中,虽然美丽繁华,但终究是短暂的。
这几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短暂与易逝的感慨。
闲心暗结连绵雨,往事空随浩荡波。
“闲心”,这里指诗人的心绪。
“结”,聚结、聚合之意。“绵绵雨”喻愁思。
“浩荡波”,大水泛滥之波。比喻世事如大水般汹涌澎湃,不可阻挡。
此二句写诗人心中愁思如连绵不断的雨,往事如同滔滔不绝的大波浪,既不能停留,也难以摆脱。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世事沧桑的深刻感悟。
怅望东君同过客,谁回西日更挥戈?
“怅望”,惆怅地遥望。
“东君”,即春神。《文选·张协<七命>》:“昔年春神,今夕何在?我闻太乙,已返蓬矢。”李善注引《春秋运斗枢》:“东方岁星曰春神,岁暮乃去,卯年复来。”《文选·颜延年<春中作>》李善注引《礼纬》:“卯者,东方木也,岁后春生,故卯岁为春神。”
“同过客”,指春神像过往客人一样经过。
“谁回西日”,谁又能回到西边的太阳呢?
“西日”,西方日落之时,象征黄昏或者傍晚。
“挥戈”,挥舞长戈,指战士出征或战斗。
此二句表达诗人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感慨,以及对春神像过往客人一样经过的遗憾之情。
凭栏细向花神语,好解红绡赠芰荷。
“凭栏”,倚着栏杆。
“细向”,细细地向。
“红绡”是一种丝织品,古代多用以制作衣带、扇面之类。
“芰荷”,即菱角和荷叶。古人常将它们用来制成扇子、扇套等物品。
此二句写诗人想要向花神细声诉说自己的心意,希望花神能够理解自己的情感并赠给自己一些红绡来制作菱角和荷叶的扇子。这里的“红绡”既指丝织品,也暗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不舍。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送别之作,通过描绘春天景色的变化和诗人内心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