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栏吊古望咸阳,秦焰才消又汉唐。
四塞雄关虚锁钥,万年王道是金汤。
连营边徼勤输挽,屈指乾坤几战场。
落日挥戈情不浅,黄河那似寸心长。

【注释】

凭栏吊古望咸阳:凭栏(凭栏杆)吊,指凭高远望。吊,指凭吊,凭吊古人。咸阳,秦朝的都城,这里泛指秦汉王朝灭亡后遗留下来的古都。

秦焰才消又汉唐:秦代的余焰刚刚被消除,汉代、唐代的旧梦又重新降临。

四塞雄关虚锁钥:四塞,四面有险要可以防守。雄关,坚固的关口,这里指潼关。虚,是虚设的意思。锁钥,比喻重要的军事关隘或要害之地。

王道是金汤:王道,指封建王朝的统治之道;金汤,比喻城池坚固如铁,可抵御敌军进攻。

连营边徼勤输挽:连营,即军营相连,这里指长城上的边防军阵;边徼,边境地区;输挽,运输粮食等物资。勤,努力。

落日挥戈情不浅:落日时分,还挥舞长矛,表示对敌人的深深仇恨。戈,古代的一种兵器。

黄河那似寸心长:黄河之水滔滔不绝,它的长度怎么比得上你那一寸一寸的忠诚之心?

【赏析】

《登潼关城楼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篇之一。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时值安史之乱平定后不久,国家承平日久,诗人在登临古潼关之际,感慨万千,遂写下了这两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前一首抒发自己对国事忧虑的心情;后一首则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安定的欣喜之情。此诗以“登”为线索贯穿全篇,从“凭栏”“望咸阳”到“落日”,层次井然,脉络清晰。

第一联“凭栏吊古望咸阳,秦焰才消又汉唐”。诗人凭栏凭吊,遥想古往今来,秦王朝的残暴统治已经过去,然而汉、唐两代却同样有过辉煌与衰亡。这一句既是对历史的概括,又是对现实的感叹。“吊古”二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沉思考和感慨。

第二联“四塞雄关虚锁钥,万年王道是金汤”。“四塞”,指的是潼关四周有山有河,易守难攻的特点;“虚锁钥”三字,用来形容当时潼关虽为兵家必争之地,但实际上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王道”一词则是指封建王朝的统治之道。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对当时朝廷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的不满和忧虑。

第三联“连营边徼勤输挽,屈指乾坤几战场”。这里的“连营边徼”是指边疆地区的边防军阵连成一片,而“勤输挽”则是指他们为了保卫国家而辛勤地运送粮草。诗人通过对这些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他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而“屈指乾坤几战场”则是说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之间就已经过去了许多个年头。这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痛恨,也表达了他对和平的渴望之情。

第四联“落日挥戈情不浅,黄河那似寸心长”。这里的“落日挥戈”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夕阳西下之时仍然挥舞着长矛的情景。他虽然身处战场之中,却始终怀揣着对敌人深深的仇恨之心。而“黄河那似寸心长”则是说黄河的水流淌不息,它的长度远远大于你的一寸一寸的忠诚之心。这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痛恨,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安定的欣喜之情。

整首诗以“登”、“凭栏”为线索贯穿全篇,通过诗人对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思考和感慨,表达了他对国家安危的忧虑以及对和平的渴望。同时,诗歌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既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又有优美的艺术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