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源到处是通津,风静桃蹊不起尘。
芳树亦知瞻舜日,深山宁有避秦人。
红霞点缀园林艳,绿野涵濡雨露均。
百里花茵连锦障,遥传仙令欲行春。

诗句释义:

  1. 寻源到处是通津,风静桃蹊不起尘。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行走在春天的桃花小径上,发现到处都是通往源头的道路,风也特别轻,使得路上没有尘埃。”桃蹊”指的是由桃花铺成的小道,”起尘”则指路上尘土飞扬。
  2. 芳树亦知瞻舜日,深山宁有避秦人?
    这里的”芳树”指的是生长茂盛的树木,”瞻舜日”可能是指树木向太阳致敬,表达对光明和生命力的向往;而”避秦人”则可能是说避开秦朝的人。
  3. 红霞点缀园林艳,绿野涵濡雨露均。
    这句诗描绘了春天里红霞点缀着园林的美丽景象,以及绿野上雨露滋润万物的景象。
  4. 百里花茵连锦障,遥传仙令欲行春。
    “花茵”指的是花毯或花床,”锦障”可能指的是用锦绣制成的屏障等装饰品。”仙令”可能是指仙人发布的命令或指令,”欲行春”则是说想要开始春天的旅行或活动。

译文:

  1. 在寻找源流的地方,我发现了无数的通津道路,风很轻,让桃蹊小道上没有尘土飞扬。
  2. 那些芳香的大树似乎知道要仰望太阳,难道深山中就没有一个人能躲避秦人的压迫吗?
  3. 红色的霞光在花园中显得格外艳丽,绿色的草地被雨水和阳光滋养得均匀饱满。
  4. 整个田野就像一条华丽的毯子,连绵百里,仿佛是锦织的屏障。
  5. 远方传来了仙人发布的命令,好像准备开始春天的旅程。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诗人在寻找源流的道路上,发现了无数通向源头的道路,风也很轻,使得道路上没有尘土飞扬。这反映了春天的清新和生机。接下来,诗人描述了他所看到的芳香的大树,它们似乎知道要仰望太阳,表达了对自然界生命力的赞美。同时,诗人也提出了一个问题:“难道深山中就没有一个人能躲避秦人的压迫吗?”这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感慨。
诗歌转向自然景观的描述。红色霞光在花园中显得格外艳丽,绿色的草地被雨水和阳光滋养得均匀饱满。这不仅描绘了春天的自然美景,也体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魅力。
诗歌以“万里花茵连锦障”和“仙令欲行春”结束,展现了广阔的田野景色,如同锦织的屏障,传达出一种宏伟壮观的氛围。而“遥传仙令欲行春”则暗示了一种超越尘世的精神追求,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