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茅斋碧草春,波光面面隔红尘。
闭关未厌参禅寂,谢客还嫌问字频。
傲骨生前如铁石,孤坟殁后倚松筠。
那能移得梁鸿冢,与汝空山作近邻。

【注】袁太玉:即袁可立,明末清初著名文人,官至兵部尚书、太子少保。八律:一种诗歌的体裁,每首八句,分为上下两联,共四联。

江上茅斋碧草春,波光面面隔红尘。

注释:江边茅草屋旁的碧绿草地,春天来临,波光闪闪,映照出一片清澈的水面,仿佛与世俗的纷扰隔绝。

闭关未厌参禅寂,谢客还嫌问字频。

注释:闭门修炼,参悟禅宗之静,并不感到寂寞;谢绝宾客来访,但并不嫌烦于频繁地解答问题。

傲骨生前如铁石,孤坟殁后倚松筠。

注释:即使面对死亡,他依然保持着坚定不屈的意志,就如同铁或石头一般坚不可摧。他的坟墓孤零零地伫立在那里,就像一棵挺拔的松树和一条柔美的竹子一样,象征着他的坚韧和高洁。

那能移得梁鸿冢,与汝空山作近邻。

注释:我怎能将我的坟墓迁移到那里呢?只有和你在这片空旷的山野之中,成为亲密无间的邻居。

赏析:这首诗是袁可立写给友人的一首诗。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赞美之情。通过描绘江上茅斋的宁静美景,以及诗人对参禅悟道的坚持和谢客问字的闲适态度,展示了诗人高尚的品格和超脱的人生态度。而对友人墓地的评价则体现了诗人对其高尚人格的敬仰。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哲理的领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