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珊苍佩谒明光,待漏听鸡夜未央。
圣主临轩咨抚字,使君奏牍注循良。
赐金更喜颁春宴,簪笔还期补衮裳。
寄语桑间旧驯雉,共随鸣凤向朝阳。
【注释】
珊珊:形容佩玉声。苍佩:黑色的佩玉。明光殿是皇帝听政的地方。待漏:在漏壶滴水停止时才进宫。漏壶,古代计时的器具。听鸡:听天明鸡报晓的声音。夜未央:夜已深了,还没有到天亮的时候。咨:询问。抚字:抚慰百姓。使君:使臣。奏牍:写文章。注循良:指做官清廉正直。衮裳:皇帝所穿的礼服。赐金:赐给财物。春宴:春天的宴会。簪笔:用文房四宝中的笔蘸着墨书写文章。补衮裳:指为皇帝起草文书。桑间:桑林之间,比喻乡野。驯雉:养驯化的野鸡。鸣凤:凤凰,传说中的神鸟。朝阳:早晨的阳光。
【赏析】
此诗是诗人送李氏父母入朝为官和还乡省亲而作。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开阔高远,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并抒发了他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首句“珊珊苍佩谒明光”,“珊珊”二字状玉佩之声,“苍佩”则言其色。“明光”即明光殿。此言李氏父辈手持玉佩,前往皇帝的御座前参拜,等待时辰一到便要开始处理政事,直到天色将明。这两句写李氏父母的入朝情景,既点出他们的身份,又暗示他们的入朝时机,同时写出了入朝时的氛围与气氛:“待漏听鸡夜未央。”待漏、听鸡,都是古代的一种制度,表明时间紧迫,入朝时间不早于深夜,可见他们急于上朝。“圣主临轩咨抚字”,以“圣主”自比,表明自己也是君主一样的人,可以咨询、安抚老百姓。“使君奏牍注循良”,说自己虽然不能直接做官,但是也像使君一样,可以为朝廷起草文书,为国家办事。这里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将玉佩拟人化,说它去向明光殿参拜;把入朝的时机、入朝的方式以及自己与朝廷的关系都巧妙地表现出来。
中间两句“赐金更喜颁春宴,簪笔还期补衮裳”,写诗人对李氏父母的期望与祝福。“赐金”指皇上赏赐财物,“颁春宴”指皇上颁布春天的宴会,这是对他们的恩宠;“簪笔”则是指代文职工作,“补衮裳”则是指代做官,“衮裳”本指天子之服,此处借指皇帝的衣服,“补衮裳”就是补任大位,也就是为朝廷做事。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他们入朝后能够获得重用、为国家效力的希望与祝福。“寄语桑间旧驯雉,共随鸣凤向朝阳”,“桑间”是乡野,“驯雉”指养驯化的野鸡,喻指李氏父母,“鸣凤”则是凤凰,传说中吉祥的鸟,此处喻指李氏父母。最后两句“寄语桑间旧驯雉,共随鸣凤向朝阳”,诗人用“桑间”、“驯雉”、“鸣凤”来表达自己对他们的期望与祝福:让他们如同驯化的雉鸡一样,回到家乡继续生活,同时也希望他们能够像凤凰一样,向着太阳(即朝阳、光明)展翅翱翔,实现自己的抱负。
这首诗通过描写李氏父母入朝的情景,表达了对他们的祝贺与祝福。语言朴实无华,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让人感受到诗人对他们的真挚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