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阑酒醒漏迟迟,正是闻鸡起舞时。
三唱繁声通蕙帐,半轮斜月挂梧枝。
秋高又报边烽急,霜落遥怜曙角悲。
想像宵衣烦圣主,庭燎应问夜何其。

秋杪听鸡夜坐

梦阑酒醒漏迟迟,正是闻鸡起舞时。

三唱繁声通蕙帐,半轮斜月挂梧枝。

秋高又报边烽急,霜落遥怜曙角悲。

想像宵衣烦圣主,庭燎应问夜何其。

注解:

  1. 秋杪(miǎo):秋天末,指秋季末尾。
  2. 梦阑(lán):梦醒。阑:尽。
  3. 酒醒:醒来。
  4. 闻鸡起舞:听到鸡打鸣就起来练剑。语出《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后以“闻鸡起舞”比喻有志之士及时奋起。
  5. 繁声:鸟的喧闹叫声。
  6. 蕙帐:用香草做成的帐子。
  7. 梧枝:梧桐树的树枝。
  8. 秋高:秋天天高气爽。
  9. 边烽(fēng):边境上的烽火。
  10. 霜降: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
  11. 霄(xiāo)衣:夜晚穿的衣服。
  12. 圣主:贤明的君主。
  13. 庭燎:庭院里的火把。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秋天的一个夜晚,听到了鸡叫,于是起床练剑的故事。他感叹自己不能像古代的贤者一样,听到鸡鸣就能振作精神,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首句“梦阑酒醒漏迟迟”,描绘了一个深夜的场景。诗人在梦中度过了很长时间,直到酒醒,才发现已经是深夜。这里的“梦阑酒醒”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沉浸在梦境中的悠然自得。而“漏迟迟”则暗示了夜晚的漫长和寂静。
    次句“正是闻鸡起舞时”,诗人突然从梦中惊醒,听到了鸡叫。这句诗既承接了首句,又为下面的描写埋下了伏笔。听到鸡叫,意味着新的一天即将开始,也意味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将到来。
    第三句“三唱繁声通蕙帐”,描绘了诗人听到鸡鸣后的情景。这里的“三唱繁声”形容鸡鸣的声音非常响亮,仿佛有三只鸡同时啼叫。而“通蕙帐”则描绘了诗人听到鸡鸣后,立刻起身走向蕙帐的情景。蕙帐是用香草做成的帐篷,象征着诗人的精神世界。
    第四句“半轮斜月挂梧枝”,描绘了诗人在蕙帐外看到的景象。这里的“半轮斜月”形容月亮已经升到了天空的一半,只剩下一半被遮挡住了。而“挂在梧枝”则描绘了月亮挂在梧桐树上的景象。这里的月亮象征着诗人的希望和梦想。
    最后一句“秋高又报边烽急,霜落遥怜曙角悲”是全诗的重点,也是最为动人的部分。这里描述了秋天的气候特点以及边疆的情况。秋天天高气爽,但是边境上的烽火却越来越紧急;霜降时节,远方传来的号角声让人感到悲伤。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边疆的紧张局势,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担忧和忧虑。
    尾句“想像宵衣烦圣主,庭燎应问夜何其”,是诗人对未来的展望。他想象着如果国家需要他这样的贤者,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地站出来为国家效力。同时他也期待着国家的领导和关怀,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支持和理解。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也展现了他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