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作回文句,残机懒更开。
愁来眠不著,促织夜相催。

【注释】吴:指吴地。夜四时:即“日夜”,指白天和黑夜。回文句:指能将句子倒读后意思不变的句子。残机:残破的织布机。眠不著:睡不着,形容愁思重重,不能成眠。夜相催:夜晚相互催促。

【赏析】

这首小诗以拟人手法描写诗人的愁绪,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因夜深难寐而无法成眠的苦闷心情。全诗采用拟人手法,把织妇的愁思写得栩栩如生,十分传神。首句用拟人手法描写了织妇的愁思,写织妇的愁思,是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在这首诗中,作者运用拟人手法,赋予织机以人的情感,使整个作品具有浓厚的艺术感染力。

此诗开头两句,写到了织机的“残机”和织妇的失眠。“拟作回文句”一句中的“拟”“作”“句”都是动词。“拟”是“打算、考虑”。《文镜秘府论》说:“凡对属皆须意先拟之。”这里是指诗人要为这织妇拟出一句回文句来。“回文句”就是能够将句子反过来读与正读意义相同的话。这里的“残机”“懒更开”,是织妇的心理状态的真实写照。她因为织机残破了,所以无心去开它;因为她心烦意乱,所以连睡觉都睡不着。这两句诗通过写织妇的心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

“愁来眠不著,促织夜相催。”这是写诗人的愁思,也是写织妇的愁思。“促织”就是蟋蟀,这里用作名词用,指蟋蟀的鸣声,也可以指蟋蟀这种动物本身。这两句诗是说,当愁思袭来的时候,诗人无法入睡;而织妇呢,又因为夜深了,被蟋蟀的叫声所打扰,也辗转反侧,难以成眠。这两句诗虽然写了两个主体——诗人和织妇,但诗人和织妇的心情是一致的,都是愁思难遣。

诗人由景入情,直接抒情。“吴子夜”三字点明了时间,地点,又写出了诗人此时的情绪——“懊”。“懊”是“怨恨的意思”,这里指的是忧愁。“夜四时”既指日夜,也含有昼夜不分的意思,暗含着诗人此时的心情是愁绪缠身,难以排解,无法排遣。“懊歌”二字既是全篇的题目,又是全诗的结穴。

此诗采用拟人手法,写织妇的愁思,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诗人因夜深难寐而无法成眠的苦闷心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