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造化心,取醉且长吟。
家叹相如壁,囊空季子金。
【注释】
(1)余北征:杜甫《秋兴八首》之二:“南望王春草,京华愁杀人。”此诗为作者于乾元二年(759)在长安时作。“行囊萧然”即指诗人当时身无分文,只带了一点干粮出发去洛阳。
(2)老杜: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万里:指旅途遥远。《汉书·张骞传》:“天子幸雍,使使者束帛加璧,马各二驷,封以驰道而去。”后因称远行曰“万里”。
(3)须十金:据《史记·平津侯列传》载,张骞出使乌孙时,“费凡用钱帛价值巨万”。这里借指旅途所需费用极大。
(4)妻孥:妻子儿女。未相保:没有互相保证。
(5)造化:造物主,指自然。心:意,心思。取醉且长吟:取酒解闷,长啸吟哦。
(6)家叹:家事之感叹。相如壁:指司马相如的《长门赋》,是汉成帝的陈皇后失宠之后所作的赋。季子金:季札的宝剑。季札是春秋时吴国人,相传他出游到徐国,徐君的妻子见到他的剑就非常喜欢。后来他返回本国,徐君却死了,于是把剑赠送给他的朋友。季札说:“予心之所好者,吾家宝也。”
【译文】
我北行时,行囊中东西寥寥,只能勉强带点干粮上路,读起杜甫的诗句:“南望王春草,京华愁杀人”,不禁感到无限忧愁。谁知造物主的心思,想让我取醉暂且长吟。想起司马相如的《长门赋》,以及家中妻儿老小,都不得相守,不觉悲从中来。
【赏析】
此诗作于乾元二年(759)秋,诗人自长安赴洛阳途中所作。诗人从自己出发时的囊空如洗、凄惶无助,写到对往昔生活的追忆,再写到家人的忧虑和牵挂,最后抒发了内心的忧愁之情。全诗感情真挚、深沉,语言朴实、流畅,风格沉郁而哀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