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际丛兰碧,香风两岸闻。
褰芳修褉罢,欲荐云中君。
注释:春天的诗歌十三首,梅坞跨驴。水边的丛兰碧绿鲜艳,阵阵清香随风飘荡,两岸都能闻到。整理好衣裙后,准备献给云中的君王。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初春景色、表达对君主敬献佳品的诗歌。诗人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初春时节的自然景观,以及人们的喜悦心情。全诗意境清新,形象生动,富有诗意。
水际丛兰碧,香风两岸闻。
褰芳修褉罢,欲荐云中君。
注释:春天的诗歌十三首,梅坞跨驴。水边的丛兰碧绿鲜艳,阵阵清香随风飘荡,两岸都能闻到。整理好衣裙后,准备献给云中的君王。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初春景色、表达对君主敬献佳品的诗歌。诗人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初春时节的自然景观,以及人们的喜悦心情。全诗意境清新,形象生动,富有诗意。
今夕是何夕,开尊不厌频。 乾坤翻阅世,儿女暗催人。 守岁更声尽,迎年乐事新。 谁持树柏酒,一寄岭梅春。 今夕是何夕,开尊不厌频。 - 解释: 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当前时刻的美好感慨,认为今晚是如此的特别和值得纪念,因此频繁地打开酒杯享受美酒。"是何夕" 是一种古语用法,常用于表达“今夜是什么夜晚”的意思,这里强调了时间的不可复制性和今晚的非凡。"开尊" 指开启酒器,享受美酒
注释: 1. 春山试一登:春天的山林,尝试一下登山。 2. 野村皆禁火:野外的村庄都禁止用火。 3. 此独传灯:唯独这个寺庙里还点着灯火。 4. 空谷闻幽鸟:在空寂的山谷里听到鸟儿的叫声。 5. 流云傍定僧:流动的云彩伴随着修行的僧人。 6. 晚归休待月:晚上回家不用等月亮了。 7. 人已踏金绳:人们已经踩着金光闪闪的绳索。 赏析: 《寒食虎丘》是唐代诗人贾岛所作,全诗共四句,每句都是一个画面
【注释】 雨后上方寺:雨后天晴,上方寺上空出现了彩虹,是佛家七宝之一。龙归古洞春:龙归洞中,春光明媚。山门新霁雨:上方寺的门在雨后的清晨刚刚放晴,有雨后的新鲜空气。石路净纤尘:石上的小路干净无尘。得句先呈佛:得到诗的灵感,就把它献给了佛祖。长歌不属人:我唱的歌,没有人能听懂。所嗟山下径:我所走的山路,都是被人们走过的迷途。 【赏析】 此诗写于作者任处州(今浙江丽水)司户参军时(公元805年)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部分的内容然后一一进行概括即可。本题属于综合考查诗作的内容要点。首先明确一下题干的要求,然后依据要求逐句解读诗歌,最后结合诗歌内容和注释进行分析赏析。 (1) “夏日过赵凡夫定山别业”:夏天路过赵凡夫的定山别业。 (2) “元同蒋诩径”:“元同”即元同寺,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韦曲镇。“蒋诩径”指蒋诩路
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后流离失所,困顿于四川时所作。 “黯黯灯前语,愁来发浩歌。”意思是说,诗人在昏暗的灯前与朋友交谈,愁绪袭来时便慷慨长啸,高歌一曲。这两句诗写诗人与朋友相聚时的欢乐场景,但紧接着一句“河清不待我”,又使这种欢乐戛然而止。 “河清不待我,日落几挥戈。”意思是说:河水清澈透明,不需要等到我来才变得清澈。太阳落山了,我也该回家休息了。这里用“河清”“日落”来比喻人生短暂
夏日过赵凡夫定山别业 其四 天池当面卓,仙茗有云芽。 麋鹿随双屐,图书足五车。 论诗疑白社,叩诀秘丹砂。 借问愚公谷,何如此地嘉。 注释: 1. 天池当面卓:指天池在此处显得特别醒目。 2. 仙茗有云芽:形容茶如云朵般洁白,口感细腻。 3. 麋鹿随双屐:形容自己与自然和谐相处,仿佛是一只麋鹿跟随自己的两只鞋。 4. 图书足五车:比喻拥有的书籍数量多得可以装满五辆车。 5. 论诗疑白社
夏日过赵凡夫定山别业 其二 自辟东南境,谁夸十九泉。四围山作国,一线路通天。 龙性难降俗,猿心入定禅。石田无陇亩,种药本耕烟。 注释: 1. 自辟东南境:自己开辟了东南方向的地方。 2. 谁夸十九泉:谁夸赞这里的水有十九个泉眼。 3. 四围山作国:四周的山如同国家一样环绕着这个地方。 4. 一线路通天:一条小路直接通往天上。 5. 龙性难降俗:龙的本性难以被世俗所污染。 6. 猿心入定禅
注释: 宦海嗟无岸,名山别有春。 官场如大海没有边际,名山却另有一番生机。 遥从栖隐处,再觅姓庞人。 远远地追寻隐居的地方,又寻找姓庞的人。 野鸟时窥客,幽花不笑贫。 野鸟不时窥视客人,但幽花却并不嘲笑贫穷。 坐邻支遁宅,今古并劳尘。 我坐在支遁的宅院旁边,古今都让人感到疲倦。 赏析: 这首五言律诗描绘了诗人在夏日游览赵凡夫定山别业的情景。诗人感叹官场如大海无边无际,而名山却另有一番生机
闻砧 千门明月里,清响落云端。 谁道繁砧杵,皆经制绮纨。 无衣秋赋急,邻烛夜光残。 寄语琼楼妇,重帘未觉寒。 注释:砧,古代捣衣用的石制或木制工具;云,云朵;绮纨,指丝织品。 赏析: 这是一首写女子思夫的闺怨诗。全诗通过写女子对远方丈夫的思念,表现了女子在深宫中孤独寂寞的生活和内心痛苦的情感。前四句写女子在月光下听到远处传来的砧声,想象着丈夫也在月下为家人劳作的情景,心中充满了思念之情
【注释】 过雨沾山翠,淙淙万玉流:经过雨水的冲刷,青山被染上绿色,山中溪水潺潺流淌。 重檐,指层层屋檐。飞瀑布,指从山上流下来的急湍水流。披,穿。赤城,山名,在今河北省赞皇县西南。游,游览。 【赏析】 《夏日过赵凡夫定山别业 其五》是唐代诗人王勃所作组诗作品。这组诗描写了诗人游览定山别业所见美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热爱之情。首句写景,次句写人,最后两句写情,全篇意境优美,语言生动形象。
注释:野老送走春天,铜瓶汲取井花。钻榆新得到火,煮茶招待客人。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涉的《春诗十二首》中的第十三首,描述了一位乡村老者在春天送走春天的场景,以及他通过钻榆得到火后煮茶招待客人的情景。 首句“野老送春茶”,直接点明了主题,即这位野老正在送走春天。这里的“春茶”指的是春天的茶叶,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机勃勃的景象。 第二句“铜瓶汲井花”,则描绘了这位野老如何从井中汲水
注释: 春诗十三首:春天写的一组诗。 梅坞跨驴:在梅花盛开的梅坞里骑着驴游玩。 禁火:指寒食节,古人以寒食为清明前一日。禁火即禁止用火。 斋:这里指书房。 檐声:屋檐的声音。 更(gēng)送寒:更迭传来阵阵冷意。 花神:花中的精灵,此处指花。 玉箸:筷子的美称。洗妆残:洗妆后剩下的东西。此处形容梅花凋零的样子。 赏析: 《春诗十三首·梅坞跨驴》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组诗作品。这是其中的第二首
【注释】 西山:泛指西边的山。 作春游:春天到,鱼儿也出来游玩了。 相随戏兰桨:随着水边的兰花划着船桨嬉戏。 【赏析】 《春诗十三首》是诗人晚年的作品,集中反映了他对人生和自然的感慨。此诗写鱼儿在溪水中欢快地游玩,而诗人则跨驴闲行,欣赏这美好的春天景色。 首句“昨夜西山雨”,是写昨夜西风细雨绵绵,给大地带来了滋润,万物复苏的景象,为下句“今朝前溪长”作了铺垫。“今朝前溪长”,描绘的是今日阳光普照
春诗十三首·梅坞跨驴 邓云霄 疏影横驴背 繁花照练裳 如何入林久 反觉不闻香 注释 - 疏影横驴:稀疏的树影斜映在驴背上。 - 横:横向,指树影在地面投下的阴影。 - 驴背:指驴子的身体两侧,这里用来形象地描绘树影。 - 疏影:稀疏的树影,形容影子不密集。 - 繁花:花朵繁多,颜色鲜艳。 - 照:照射,光线反射。 - 练裳:白色丝织的长裙,这里用来形容花朵的颜色。 - 如何:怎样,表示疑问。
春诗十三首梅坞跨驴 邓云霄描绘春日梅花林中景致 1. 诗歌原文 窗雨夜萧萧,香魂不可招。 新晴聊纵步,还恐碎琼瑶。 2. 诗句释义 - 窗雨夜萧萧:窗外的雨声在深夜显得格外凄凉。 - 香魂不可招:形容梅花散发出的香气让人难以抗拒。 - 新晴聊纵步:天气晴朗时,诗人忍不住要出来走走。 - 还恐碎琼瑶:担心走路时不小心踩碎了美丽的梅花瓣。 3. 译文 夜晚,雨水打湿了窗户
诗句: 春诗十三首,梅坞跨驴 译文: 梅花坞上骑着驴, 风卷残云学雪舞。 漫天飞舞愁无数, 万家莺啼声声唤。 注释: 1. 梅花坞:地名,位于风景秀丽的地方。 2. 骑驴:一种古代出行方式,以驴为主。 3. 风卷残云:形容风大,把云都吹走了。 4. 学雪舞:模仿雪花的动作跳舞。 5. 满天愁:指漫天飞舞的雪花给人带来的忧愁。 6. 万户:每家每户,泛指所有家庭。 7. 莺啼:黄莺鸣叫。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