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火空斋静,檐声更送寒。
花神愁不语,玉箸洗妆残。

注释:

春诗十三首:春天写的一组诗。

梅坞跨驴:在梅花盛开的梅坞里骑着驴游玩。

禁火:指寒食节,古人以寒食为清明前一日。禁火即禁止用火。

斋:这里指书房。

檐声:屋檐的声音。

更(gēng)送寒:更迭传来阵阵冷意。

花神:花中的精灵,此处指花。

玉箸:筷子的美称。洗妆残:洗妆后剩下的东西。此处形容梅花凋零的样子。

赏析:

《春诗十三首·梅坞跨驴》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组诗作品。这是其中的第二首。此诗描写了诗人独自漫步于梅花林间的情景,表达了他对春天、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首句“禁火空斋静”,描绘出一幅宁静而清幽的画面,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地方。这里的“斋”指的是书房,而“空斋”则表示没有其他人在场,只有诗人独自在这里静静地思考和欣赏周围的美景。

次句“檐声更送寒”,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处环境的氛围。这里的“更”可以理解为“更加”的意思,意味着寒冷的气息越来越浓重。而“檐声”则指的是屋檐上滴落的水珠声,它们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显得格外清晰,仿佛在诉说着冬日的寒冷与凄凉。

第三句“花神愁不语”,则是诗人对梅花的一种独特感受,他认为花之神因为被风吹散而变得愁苦,不再言语。这里的“花神”是指梅花的灵魂或精神象征,而“愁不语”则形象地描绘了梅花的孤寂与无助。

最后一句“玉箸洗妆残”,则是对前两句的具体化和补充。这里的“玉箸”指的是筷子的美称,而“洗妆残”则形容了梅花凋零后的样子,仿佛是被洗刷过的妆容一样。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春天、对自然美景的独特审美观和热爱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