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高楼角近旄头,边月胡风早送秋。
不信凉州多猛将,还听稚子说封侯。
诗句如下: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接下来是译文:
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突厥首领来到中原求和亲,北望拂云堆神祠,回想昔日曾经多次在此杀马登台祭祀,然后兴兵犯唐,颇有几分踌躇满志。但现在唐朝天子神武超绝,不肯与突厥和亲只好无功而返。
赏析:
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同时展现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悲壮苍凉,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气,边塞的酷寒正体现了戍守边防的征人回不了故乡的哀怨,这种哀怨不消沉,而是壮烈广阔。诗人将战士们的豪迈之情与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既有壮阔边疆风光,又有将士们深情厚意的画面。诗中的“万里黄沙遮大漠,一川烟草接边关”形象生动地勾勒出了边塞的辽阔与荒凉。而“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则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将士们怀乡情绪的理解,同时也揭示了边关艰苦环境对人们情感的影响。这首诗不仅是对边塞生活的真实写照,更是一首充满豪情壮志的作品,展现了盛唐时期的文化风貌和人们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