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白云东去接罗浮,白云之下蒲涧幽。石上仙灵护九节,安期驾鹤常来游。
秦皇汉武岂不贵,方士远遣终难求。何如潘翁自高介,葛巾藜杖轻王侯。
时登白云一啸傲,璇房处处成丹丘。日采蒲花充午膳,身跨白鹿骑青牛。
郎君待诏金门外,窃桃不知经几秋。长生已授仙人箓,纶綍犹传出殿头。
君家南望沧溟近,潮声岁岁为添筹。
这首诗描绘了潘年伯的高洁品质和对生活的热爱。以下是对诗句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 君不见白云东去接罗浮,白云之下蒲涧幽。石上仙灵护九节,安期驾鹤常来游。
- 注释:这四句诗通过描述白云、罗浮山、蒲涧以及仙人安期的形象,表达了对自然美景和神仙境界的向往。”石上仙灵护九节”暗示着石头上的仙人守护着九节杖,而”安期驾鹤常来游”则描绘了安期真人驾鹤飞翔的场景,展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 秦皇汉武岂不贵,方士远遣终难求。何如潘翁自高介,葛巾藜杖轻王侯。
- 注释: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潘年伯的高尚品质。”秦皇汉武岂不贵”指的是历史上的秦始皇和汉武帝都享有尊贵的地位,但相比之下,”方士远遣终难求”表达了即使有方士远道而来寻求长生不老的方法,也难以得到满足。而潘年伯则选择了”葛巾藜杖轻王侯”的生活方式,即以简单的葛巾和藜杖为伴,不受世俗荣华富贵的束缚。
- 时登白云一啸傲,璇房处处成丹丘。日采蒲花充午膳,身跨白鹿骑青牛。
- 注释:这四句描述了潘年伯在白云之上啸傲自如的生活状态。”时登白云一啸傲”描绘了他自由自在地登高望远的情景。”璇房处处成丹丘”意味着在他的周围到处都是炼丹的地方。”日采蒲花充午膳”则是说他每天采集蒲花作为食物,体现了他对自然食材的珍视和利用。最后一句”身跨白鹿骑青牛”则展现了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
- 郎君待诏金门外,窃桃不知经几秋。长生已授仙人箓,纶綍犹传出殿头。
- 注释:这两句诗转向了诗人自己的生活和仕途经历。”郎君待诏金门外”描述了一位年轻官员在宫中等待任命的情景。”窃桃不知经几秋”则是指这位官员对于朝廷事务的无知,可能由于过于专注于自己的兴趣而忽视了朝政。”长生已授仙人箓”则表明他已经得到了仙官的身份,而”纶綍犹传出殿头”则暗示了他的官职仍然在宫中受到尊重和期待。
- 君家南望沧溟近,潮声岁岁为添筹。
- 注释:最后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君家南望沧溟近”意味着他的家乡位于南方,靠近大海,而”潮声岁岁为添筹”则表达了每年潮水上涨的声音就像是为家乡添加的财富一样。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潘年伯生活的描述,展现了他超脱世俗、追求自然之美的生活态度。诗中运用了许多象征和比喻,如白云、罗浮山、安期真人、葛巾藜杖等,这些元素共同构建了一种理想化的仙境景象。同时,诗人通过对比古代帝王的奢华生活和他自己的简朴生活方式,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赞赏。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真谛的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