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忽霁千山雪,晴云忽吐三更月。
清姿皓魄共澄鲜,双献空门斗奇绝。
空门雪月最清嘉,总为高僧转法华。
皎皎毫光开晓镜,盈盈宝雨散天花。
天花晓镜寒相妒,白沙千顷眠蟾兔。
喜看身世在琉璃,何用西方寻净土。
有客凭栏眺望高,金波潋滟化银涛。
翻惊下界浑铺练,欲向嫦娥乞剪刀。
静听空外冰轮响,忽讶王恭行雪上。
六花风起白龙飞,又似唐皇步月归。
曾闻玉杵敲灵药,何事琼尘满空落。
平田种璧正芳春,只恐偏逢砍桂人。
寥寥方籁中宵静,贝阙冰壶濯孤影。
赋就挥觞发浩歌,霓裳天乐还相应。
曙钟初动叫天鸡,遥指银河作剡溪。
月华浮动莲花舫,问讯仙郎沅水西。

下面是这首诗《雪月双清篇》的逐句释义:

  1. 寒风忽霁千山雪,晴云忽吐三更月。
  • 寒风忽霁:忽然间风停止了寒冷,天空中飘下了大雪。
  • 千山雪:形容山上覆盖着厚厚的白雪。
  • 晴云忽吐:晴朗的天空中突然出现了乌云。
  • 三更月:夜晚三更时分月亮出现。
  1. 清姿皓魄共澄鲜,双献空门斗奇绝。
  • 清姿皓魄:形容月亮和星星的明亮和洁白。
  • 共澄鲜:共同呈现出清澈鲜艳的景象。
  • 双献:这里指月亮和星星共同为寺庙增辉。
  • 空门斗奇绝:空门(佛教建筑)因有明月而显得格外奇特。
  1. 空门雪月最清嘉,总为高僧转法华。
  • 空门雪月:比喻寺庙周围的自然景色。
  • 最清嘉:最为清新美好。
  • 转法华:僧人在这里诵经,将佛经诵读得更加优美。
  1. 皎皎毫光开晓镜,盈盈宝雨散天花。
  • 皎皎:明亮的样子。
  • 毫光:月光,这里用来形容晨光照在镜子上的情景。
  • 开晓镜:打开早晨用的镜子。
  • 宝雨:珍贵的雨,这里指天上的甘露或珍珠般闪烁的雨滴。
  • 散天花:如花般洒落,形容雨水滋润大地的景象。
  1. 天花晓镜寒相妒,白沙千顷眠蟾兔。
  • 天花晓镜:晨曦中的露水如同天花般璀璨。
  • 寒相妒:冷气相互嫉妒,形容清晨寒冷的空气与美丽的景象形成对比。
  • 白沙千顷:大片的白色沙滩绵延千里。
  • 眠蟾兔:月亮下的兔子安静地睡着,形象地描绘出一幅宁静的夜晚景象。
  1. 喜看身世在琉璃,何用西方寻净土。
  • 喜看:喜悦地看着。
  • 身世在琉璃:人生如同琉璃一般晶莹剔透,寓意人生的美好。
  • 何用西方:何必去追求西方极乐世界。
  • 寻净土:寻找心灵的净土。
  1. 有客凭栏眺望高,金波潋滟化银涛。
  • 有客:有人在那里观赏。
  • 凭栏:倚靠在栏杆上。
  • 眺望高:远眺高处。
  • 金波潋滟:形容水面波光粼粼,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
  • 化银涛:把银白色的波浪比作翻滚的浪涛。
  1. 翻惊下界浑铺练,欲向嫦娥乞剪刀。
  • 翻惊:惊动了。
  • 下界:人间世界。
  • 浑铺练:像铺开的绸缎一样。
  • 乞剪刀:借用剪刀来裁剪。
  • 嫦娥:传说中的月宫仙子,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
  1. 静听空外冰轮响,忽讶王恭行雪上。
  • 静听:静静地倾听。
  • 冰轮响:月亮发出的声音。
  • 王恭行雪上:王恭(字仲达)在雪地上行走,形象地描绘了雪花纷飞的场景。
  1. 六花风起白龙飞,又似唐皇步月归。
  • 六花风起:六种不同的花同时开放,形成美丽的风景。
  • 白龙飞:龙在空中飞舞,增添了动感和神秘感。
  • 唐皇步月归:唐代皇帝李白曾写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里的“步月归”意味着月亮引导着人们回到家乡。

《雪月双清篇》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富有哲理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内心的宁静和超脱。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境界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态度。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和谐、平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