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鲁诗书语,精如百炼金。
古来三宝意,亦说众生心。
唐室沙门盛,中原地狱深。
蔓延不可解,搔首独呻吟。

【注释】

邹鲁: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曾游说于邹、鲁之间。这里指邹鲁一带,即今山东曲阜一带。

百炼金:比喻经过多次锤炼的金属,非常坚硬。

三宝:佛教称佛、法、僧为“三宝”。

唐室:指唐代。

沙门:佛教僧人。唐代长安有许多寺院,其中以长安大慈恩寺最盛,是当时全国最大的佛寺。

沙门盛:指唐代长安大慈恩寺中和尚众多。

中原:指中国中部地区的河南、河北一带,又称河洛。

地狱深:形容地狱深重广大,难以解脱。

蔓延不可解:形容痛苦、灾难等像蔓草一样无法消除。

搔首独呻吟:形容痛苦、悲伤到了极点,只能哀哀地呻吟。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怀诗,诗人通过描绘自己身处苦难之中而不得解脱的情景来抒发内心的感慨。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现了诗人对人生苦短、世事无常的深深感慨。

诗的开头两句“邹鲁诗书语,精如百炼金”,诗人以邹鲁为背景,表达了他对古代文化和知识的热爱。邹鲁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术中心之一,这里的文人学士们以其卓越的才学和深厚的文化素养著称于世。而诗中的“诗书语”则是指他们的学问和思想,这种精深的学问和思想如同百炼的金子一般璀璨夺目。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敬仰之情和对学识的珍视之意。

“古来三宝意,亦说众生心。”这两句诗人进一步展开对三宝(佛教中的佛、法、僧)的理解。他认为这些宗教理念虽然深奥难测,但都是用来引导众生(指人们)走向善道的。这种理解既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表达了他对于众生的关爱之心。

“唐室沙门盛,中原地狱深。”诗人将目光转向了唐代长安大慈恩寺的盛况。在唐代,长安大慈恩寺是全国最大的佛教寺院之一,僧侣众多,香火旺盛。然而,这也意味着人间的痛苦和苦难更加深重,仿佛一座无边无际的地狱。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世间苦难的深刻感受和无奈之叹。

“蔓延不可解,搔首独呻吟。”这两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自己内心的痛苦和无助。他感到自己的痛苦如同蔓草一样无法消除,只能哀哀地呻吟着。这种痛苦让他陷入了深深的困境,使他无法自拔。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苦难的深切体验和无尽的哀愁。

整首诗以邹鲁为背景,通过对古代文化和知识的赞美、对三宝的理解、对唐代长安大慈恩寺的描写以及对世间苦难的感受,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苦短、世事无常的深深感慨。同时,诗中的关键词“百炼金”、“三宝”、“众生心”、“唐室”、“沙门盛”、“中原”、“地狱深”、“蔓延不可解”都富含深刻的内涵,使得整首诗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具有很高的思想深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