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南去渺江津,烟水沧洲杜若春。
百亩园田供祭享,几家鸡犬聚比邻。
功名不入闲边梦,鸥鸟如知物外身。
不是圣朝徭役简,岂容林下有遗民。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名为《遗民》,全诗如下:

遗民
县城南去渺江津,烟水沧洲杜若春。
百亩园田供祭享,几家鸡犬聚比邻。
功名不入闲边梦,鸥鸟如知物外身。
不是圣朝徭役简,岂容林下有遗民。

逐句翻译:

  1. 县城南去渺江津,烟水沧洲杜若春。
    注释:县城位于南方,远离了江津的繁华之地。烟水沧洲指的是被烟雾笼罩的江洲,春天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

  2. 百亩园田供祭享,几家鸡犬聚比邻。
    注释:百亩大的园林用来祭祀和享用,几户人家的鸡犬相闻,彼此和睦相处。

  3. 功名不入闲边梦,鸥鸟如知物外身。
    注释:功名利禄并不值得追求,如同梦中一般虚无缥缈。鸥鸟似乎懂得人世间的纷扰,它们自由自在地翱翔于天空。

  4. 不是圣朝徭役简,岂容林下有遗民。
    注释:如果朝廷没有繁重的劳役,那么就不会有像你这样的遗民存在。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逸之人的生活状态和心境。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他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于世俗功名的超然态度。诗中的“县城南去渺江津”和“烟水沧洲杜若春”两句,通过对地理位置和季节变化的描述,营造出一个宁静、和谐的自然画面。这种描写不仅反映了诗人的审美情趣,也体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向往。

“百亩园田供祭享,几家鸡犬聚比邻”则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与惬意。他不仅拥有自己的园田,还与邻里和睦相处,享受着简单而真实的生活。这种生活方式体现了诗人对物质欲望的淡泊和对精神家园的追求。

在诗的最后部分,诗人提出了对现实社会的评价:“不是圣朝徭役简,岂容林下有遗民。”这表明他认为只有当朝廷不再有沉重的徭役时,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这里的“遗民”不仅仅是指隐逸之人,更是指那些渴望摆脱社会束缚,追求内心平和的人。

这首诗通过对诗人生活场景和心理状态的描写,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对社会的态度以及对个人理想的追求。它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是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一种批判和反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