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辇朝游绣岭宫,村花野柳笑春风。
自怀白璧无田种,莫信蓬山有路通。
孤馆暮云迷旧梦,闲庭小雨落残红。
贞元朝士知谁在,一曲琵琶月正中。

以下是对李商隐的《无题》的赏析:

  1. 诗人简介
    李商隐,唐代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因诗作中常融入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而备受推崇。他的作品以爱情诗和无题诗为主,情感细腻且含蓄,常常通过自然景物来表达内心的愁绪。

  2. 诗词原文
    凤辇朝游绣岭宫,村花野柳笑春风。
    自怀白璧无田种,莫信蓬山有路通。
    孤馆暮云迷旧梦,闲庭小雨落残红。
    贞元朝士知谁在,一曲琵琶月正中。

  3. 诗词翻译

  • “凤辇”指的是皇帝的马车,“朝游”表明了皇帝出行的场景;“绣岭宫”可能是指某个装饰精美、景色宜人的宫殿。这里的“村花野柳”描绘了春天乡村的美丽景象,而“笑春风”则传达了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似乎春天的生机盎然给人们带来愉悦。
  • 第二句“自怀白璧无田种”,表达了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将“白璧”比作珍贵的玉器,意味着拥有这样的才华却无人赏识,就如同无法找到田地种植一样。
  • “莫信蓬山有路通”,蓬山是传说中的仙境,此处用来比喻那些看似可以实现梦想的途径或机会,但诗人认为这些都不是真实的希望。
  • “孤馆暮云迷旧梦”,暗示诗人在孤寂的客栈中,思绪被黄昏的云霞所困扰,以至于难以回忆起往日的梦境。
  • “闲庭小雨落残红”,描写了一个宁静的庭院中,细雨洒落,红色的花瓣散落一地的情景。这可能象征着生命的凋零或是美好时光的流逝。
  • “贞元朝士知谁在”,表达了一种对过去朝臣们的怀念之情,他们或许都已经不在人世,诗人只能在月光下独自感怀。
  • “一曲琵琶月正中”,最后一句可能是借用了琵琶曲《十面埋伏》中的名句“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用以形容夜晚的月亮高悬于天际,照亮了整个画面,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孤独而又充满哲思的情绪。
  1. 诗词解读
    这首诗是一首典型的爱情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抒发诗人的内心情感。首联通过对比长安的繁华与民间的朴素生活,展示了诗人对仕途失意的感慨。颔联运用象征手法,将“白璧”比喻为诗人的理想与才华,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无奈以及对现实的不满。颈联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孤独时刻的感受,孤馆暮云和闲庭小雨都成为了诗人思绪的象征。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的追忆和对未来的迷茫。全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

  2. 关键词释义

  • 凤辇:皇帝的马车,象征权力与地位。
  • 绣岭宫:美丽的宫殿,可能位于风景如画之地。
  • 村花野柳:乡村的自然美景,生机勃勃。
  • 白璧:指纯洁美好的人才或物品,这里用来形容诗人自己的才华。
  • 蓬山: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寓意着虚幻的梦想或理想境界。
  • 孤馆:孤独的住所,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立无援。
  • 暮云:日落后的云彩,增添了一丝凄凉感。
  • 残红:残破的花瓣,代表着美丽事物的消逝。
  • 贞元朝士:指唐朝时期的官员,特指李商隐自己曾经接触过的一些文人雅士。
  1. 作品背景
    此诗创作于大中二年(848年),当时李商隐滞留巴蜀地区,未能实现前往湖南观察使幕府的愿望。他的仕途经历坎坷,此次流连巴蜀的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多舛。因此,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遭遇的抒情,也是对整个时代的反思和感慨。

《无题》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赏析,不仅能够领略到诗人的艺术成就,也能够感受到那份穿越千年的情感共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