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诏辞京国,携家望戍城。
逆鳞批讵讳,立马戒犹鸣。
疏草千秋意,烟霜万里征。
行行过泽畔,不愧楚臣名。

【注释】

  1. 抱诏辞京国:抱着诏书辞去京城。抱诏:指接受皇帝的诏书、命令;辞:告别。
  2. 携家:带着妻子和儿女。
  3. 逆鳞批讵讳:逆鳞不避。比喻不畏强暴,不惧权威。批:触犯。逆鳞:本义为鱼的脊背两侧,喻人的颈项。
  4. 立马戒犹鸣:马上立定后仍然鸣钟警示士兵。马:指战马。
  5. 疏草千秋意:表达对国家大事或百姓疾苦的忧虑之情。
  6. 烟霜万里征:形容远行辛苦,跋涉万里之遥。烟霜:形容远行艰辛。
  7. 楚臣名:楚国的臣子之名。楚:指楚国。

【赏析】
《赠樊侍御戍雷阳道过阳江》是唐代诗人李白所写的一首边塞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以及他对边疆将士的深厚情感。

首联“抱诏辞京国,携家望戍城。”描绘了诗人离开京城,带着家人去边疆的情景。这里,”抱诏”指的是接受皇帝的诏书、命令,而”携家”则是指带着家人一起出发。这两个词语都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以及对家庭的承诺。

颔联“逆鳞批讵讳,立马戒犹鸣。”则是进一步描绘了诗人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决心。这里的”逆鳞批”意味着不畏惧强权,不惧权威,而”立马戒犹鸣”则是指战士在战场上立定后仍然保持警惕,继续战斗。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担当。

颈联“疏草千秋意,烟霜万里征。”则是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忧虑之情的表达。这里的”疏草”可以理解为抒发忧国之情的文字,而”烟霜万里征”则形容了诗人远行万里之遥的艰辛。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关怀。

尾联“行行过泽畔,不愧楚臣名。”则是诗人对自己行为的肯定和自豪。这里的”行行”可以理解为不断前行,而”泽畔”则指的是水边的沼泽地带。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行为的坚定信念,他认为自己即使经历了艰苦的旅程也绝不辜负自己的名声和使命。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离开京城、带着家人去边疆的情景,展示了他的责任感和勇气;同时通过对国家大事的忧虑、远行艰辛的描述,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最后,他对自己的行为表示肯定和自信。这首诗体现了李白诗歌中的英雄主义精神,展现了他在国家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决心和勇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