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子思存楚,何心事佞臣。
九歌长慷慨,千载愈悲辛。
抱石知无益,摅辞愿有陈。
其人虽已矣,气与太初邻。

【注释】

屈子:指屈原。屈原是楚国的诗人,他忧国忧民,忠于君王,但遭到了贵族们的诬陷,被流放,最后投江而死。楚:这里指楚国。佞臣:专权谄媚的大臣。九歌:古代楚国的诗歌总集。慷慨:激昂悲壮的情绪。抱石:抱着石头投江自尽。摅辞:抒发哀思。其人:指屈子。气与太初邻:屈原的志向和气质与远古的原始自然相近。“太初”指远古。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宣宗大中六年(公元852年)端午节,作者时年五十一岁,任殿中侍御史、翰林院学士。端午日是纪念屈原的日子,此诗即以屈原自比,表达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忠而遭忌的感慨。

首联写屈原的忠诚与遭遇:屈原在楚国执政时,主张改革,得到人民拥护,楚王却听信谗言,把他排挤出京,流放到汉北。屈原忠贞不渝,至死也不忘楚国,怀念故土。

颔联写屈原的诗歌创作及其风格:屈原的《九歌》是一首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长篇抒情诗,它描写了神鬼世界的种种奇景异象,反映了人们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屈原在《九歌》中表达了自己的心声:“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曾祖母!……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种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关切,对邪恶势力的憎恶和反抗,以及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正是《九歌》的主要特点,也是屈原诗歌的基本特色。

颈联写屈原的悲剧命运:屈原抱石自沉汨罗江,表现了他至死不屈的崇高品质。屈原投江后,百姓们聚集起来划船去打捞他的尸骨,这就是“楚人相吊于江,上自召陵,原南岸崩,积尸二焉”。这两句是说,屈原虽已死去两千多年,但他那高尚的品德和精神却永存人间,永远与远古时期的自然风光联系在一起。

尾联写诗人自己的情怀:虽然屈原已死两千多年了,但他的高尚品格和爱国精神依然激励着后人。尽管诗人自己在政治上遭受挫折,但他仍怀有报国之志,渴望能为国效力。他希望像屈原一样,以满腔热情投身于伟大的事业之中,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而奋斗不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