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西郊叹黍离,下堂交质事尤非。
射钩既释当时忿,定霸应为万世师。
海宇未驯周典则,江黄又见楚旌旗。
可怜匡世经纶手,宁是偷安脉祸机。
【注释】
一自西郊叹黍离,下堂交质事尤非。
射钩既释当时忿,定霸应为万世师。
海宇未驯周典则,江黄又见楚旌旗。
可怜匡世经纶手,宁是偷安脉祸机。
【赏析】
《三归台》:此诗首句写诗人感慨西郊黍离之悲,次句写与张九龄的交往始末,第三句写张九龄解怨释仇的义举,第四句写张九龄平定叛乱有功于国、流芳百世的历史业绩,第五句描写张九龄治水有功、百姓安居乐业的政绩,最后四句写张九龄虽曾为相、但因“偷安”而致祸的不幸结局。
全诗结构严谨,先叙事后议论,先叙述事件再发表议论。叙事中详略得当,突出重点;议论中先扬后抑,抑扬并进。语言流畅自然,明白如话,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首联:“一自西郊叹黍离,下堂交质事尤非。”
西郊:指长安西郊,即王之涣的家乡。西郊有王母祠,传说王母祠前的黍田每年秋天都会变成黄色一片,因此称西郊为“西郊”,也称为“秋稼”。
下堂交质:指王之涣在长安参加科举考试落第时,曾在张九龄家里下堂(即到别人家去做客)拜见张九龄。
“叹息”一词表明了作者对国家大事的关切和忧虑;“黍离”一词表达了他对国家政治局势的忧思。
颔联:“射钩既释当时忿,定霸应为万世师。”
射钩:指张九龄曾被人冤枉用计害他,后来真相大白后,被冤屈的人得以昭雪。
定霸:指张九龄平定叛乱有功。
“释”:解除、消除。
“忿”:怨恨。
“定霸”:指张九龄平定叛乱有功。
“应为万世师”:张九龄平定叛乱有功于国、流芳百世的历史业绩。
尾联:“海宇未驯周典则,江黄又见楚旌旗。”
海宇:泛指天地之间。
周典则:周朝制定的法度。
江黄:江都县,今属江苏南京,汉高祖刘邦所封。
楚旌旗:指项羽。
尾联:描绘了张九龄在治水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的事迹。
“匡世”:匡正天下。
“经纶”:治理国家的才能。
“脉祸机”:指张九龄因贪恋权势、贪图享乐而最终走上歧途。
这首诗以张九龄为中心人物,围绕其一生的政治生涯展开叙事,通过叙写他的生平事迹,表现了他对国家政治的关注以及为国家做出的贡献。同时,诗歌也通过对张九龄一生经历的回顾,揭示了他因贪图权势、贪图享乐而导致最终走上岐路的历史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