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秋凉气入郊墟,梵室清高暑渐除。
河朔似追袁绍饮,龙门谁擅马迁书。
若穷委宛谈应折,论到词坛席尽虚。
操笔自应惭附骥,校雠今日更何如。
【注释】
新秋凉气入郊墟:指天气已转凉,秋天已到。郊墟,郊外。
梵室清高暑渐除:梵室(佛教寺院),清凉宜人,暑气渐消。
河朔似追袁绍饮:指黄河以北地区,好像在追随袁绍(袁绍是东汉末年的军阀)。
龙门谁擅马迁书:龙门(今河南孟津县东),汉司马迁著《史记》的地方,这里借指马迁的《史记》。
若穷委宛谈应折:如果穷尽曲折迂回地谈论(文章的内容),那么应该要败落了。
论到词坛席尽虚:说到诗词创作,没有一个人能与他们相比(即没有人能比得上)。
操笔自应惭附骥:自己拿着笔写作,应当感到惭愧,因为自己只是附骥尾,而真正的大鹏却早已飞远了。
校雠今日更何如:今天再比较起来,又怎么样呢?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袁大参家饮酒时所作,表达了他当时对文学创作和人生道路的感慨。全诗以清新的意象,表达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心以及对文学创作的热爱。
首句“新秋凉气入郊墟”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秋风萧瑟、气温骤降的画面,为后文作铺垫。接着“梵室清高暑渐除”则通过梵室清高,暗示着暑气逐渐消退,为下文伏笔。
颔联“河朔似追袁绍饮,龙门谁擅马迁书”,运用典故,将黄河以北地区比作追随袁绍的势力,而将龙门作为司马迁的《史记》之地,暗指自己所处的时代与司马迁所处的时代相似,都是一个乱世,但又有着不同的历史命运。
颈联“若穷委宛谈应折,论到词坛席尽虚”则是诗人对自己文学创作的评价,认为在言辞上如果不能穷尽曲折迂回地阐述问题,那么在诗词创作上也必然会失败。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于当时诗词创作风气的一种不满,认为当时的诗词创作已经失去了真正的价值,变得空洞而无物。
尾联“操笔自应惭附骥,校雠今日更何如”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的文学创作以及人生道路的感慨。诗人觉得自己拿着笔来写作,就像是附骥尾一样,虽然能够获得一些名气和地位,但却没有真正做出什么成就。而对于今天的文学创作来说,是否还有比他更好的作品呢?这既是一种自我反省,也是一种自我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