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陕劳开府,留都诏促装。
苏公终式敬,召伯孰能忘。
西峙秦山重,东流汉水长。
更悬天下望,调鼎在岩廊。
诗句释义及译文:
- “分陕劳开府” - 这句表达了蓝都宪(蓝玉)被朝廷派遣,从陕西地区(古时长安一带,今属陕西省)返回京城(南京)去担任重要的官职。这里的“开府”指的是古代高级官位,相当于现代的“宰相”,象征着极高的权力和职责。
- “留都诏促装” - 表明蓝玉在接到皇帝诏书后,需要立即准备行装,前往京城。这里的“留都”指的是明朝初期设立的北京(当时称顺天府),“诏”是皇帝的命令或诏令。
- “苏公终式敬” - 这里的“苏公”可能是指唐代名将李靖,他因功绩显著而被尊称为“苏公”。这句话表达了对李靖的尊敬以及对他最终受到公正评价的期待。
- “召伯孰能忘” - “召伯”指的是周朝的召公,他是周文王的弟弟,历史上著名的贤臣,以其公正无私和深得民心而著称。这句话用“召伯”来比喻蓝玉,表示蓝玉作为一位有才能、正直的官员,其贡献和德行将会被人们长久铭记。
- “西峙秦山重” - 描绘了西边的秦岭山脉的雄伟,这里用“重”字形容山脉连绵不断,给人一种厚重、沉稳的感觉。
- “东流汉水长” - 向东流的是汉水,这一句通过水流的方向和长度,描绘了一幅江河奔流不息的画面,给人以宽广无垠、生命力旺盛的感受。
- “更悬天下望,调鼎在岩廊” - 这句话表达了蓝玉在国家中的地位重要,就像古代帝王一样,掌握着国家的大权,能够左右天下的形势。同时,“调鼎”在这里比喻为治理国家,而“岩廊”则暗示了他在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蓝玉从地方官员到中央重臣的转变过程的描写,展现了他在政治生涯中的卓越表现和深远影响。诗中使用了丰富的历史典故和生动的自然景观,不仅展示了蓝玉的政治地位,也传达了对其个人品质和能力的高度评价。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宏大,既有对蓝玉个人事迹的赞美,也有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