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丝曾附女萝枝,分手车前又几时。
羞折红花簪凤髻,懒将青黛扫蛾眉。
丁香漫比愁肠结,豆𧄓常含别泪垂。
愿学云中双石燕,庭乌头白竟何迟。

药名闺情诗二首

注释:

  • 菟丝曾附女萝枝:菟丝是一种寄生在植物上的小虫,这里比喻女子依附于他人。
  • 分手车前又几时:离别之情难以言表,如同车前草一样短暂而易逝。
  • 羞折红花簪凤髻:女子不愿意将花朵作为装饰,因为花易凋谢,象征着生命的脆弱。
  • 懒将青黛扫蛾眉:形容女子因羞涩或疲惫而不愿梳理妆容。
  • 丁香漫比愁肠结:丁香花因其香味浓郁而被视为愁绪的象征。
  • 豆𧄓常含别泪垂:豆蔻是古代女子常用的装饰物,常含泪珠的豆蔻象征着女子的哀愁。
  • 愿学云中双石燕:比喻女子愿意像云中的双石燕一样自由自在地飞翔,不受束缚。
  • 庭乌头白竟何迟:庭树乌鸦的头部变白也是衰老的象征,表达了对年华老去的无奈和感慨。

译文:

菟丝曾依附女萝枝,
分手后车前草又几时?
羞于用红花来装饰凤髻,
懒得用青黛涂抹蛾眉。
丁香花常喻愁肠结,
豆蔻常含离泪垂。
愿学云中双石燕,
庭树下乌头已白。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女子与菟丝、车前草、丁香、豆蔻等植物的情感联结,以及她们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女性命运的深刻同情和理解。菟丝和车前草分别代表了女子的被动依附和短暂分离;丁香和豆蔻则象征了女子内心的忧愁;而云中双石燕和庭树下的乌头则寓意着女性的渴望自由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深沉,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女性的同情和关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