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村有松桧,西村满杨柳。
我家住村东,来往村西久。
浮阳起郊原,游衍及亲友。
取荫东西村,常倒尊中酒。
风霜倏摧厉,此意遂相负。
吾庐翳松桧,摇落殊未有。
杂感三首
东村有松桧,西村满杨柳。
我家住村东,来往村西久。
浮阳起郊原,游衍及亲友。
取荫东西村,常倒尊中酒。
风霜倏摧厉,此意遂相负。
吾庐翳松桧,摇落殊未有。
注释:
杂感三首:指作者在诗集中收录的三首写景抒怀的杂感诗。
东村:指作者居住之地。
西村:指作者经常往来的地方。
松桧:两种树木名。松树和桧树。
杨柳:指春天时,柳树发叶,杨树生芽。
我家住村东,来往村西久:我家住得离村庄东边很近,我常常从东边的村庄到西边的村庄去。
浮阳:太阳初升时的阳光。
郊原:田野。
游衍:游历;徜徉。
取荫:指乘凉避热。
东西村:即上文的“东村”、“西村”。
尊中酒:指酒杯中的美酒。
风霜:这里代指风雨、寒霜等自然现象。
此意:这里指上述的意思。
遂相负:于是被风吹打而倾斜、倒塌了。
吾庐:我的房屋。
翳:遮蔽。
摇落:落叶,衰败的样子。
未有:不曾有(指不曾见到)。
赏析:
这首诗是组诗《杂感》中的一首,写的是作者居住在乡村,经常往返于两个村庄之间,并由此产生的感慨。全诗以写景为主,抒发诗人对于人生、社会、自然的感悟。
首联“东村有松桧,西村满杨柳”,点出自己居住的村庄,以及两个相邻的村庄——东村与西村,同时交代了自己频繁往返这两个村庄的原因。
颔联“我家住村东,来往村西久”进一步描绘了作者的生活状态。他住在一个靠近村庄东边的房子里,因此经常从东边的村庄到西边的村庄去。这里的“来往”指的是作者的日常生活活动,即往返于两个村庄之间的行为。
颈联“浮阳起郊原,游衍及亲友。”描写的是诗人在两个村庄之间的活动。当早晨的第一缕阳光升起时,他就开始了一天的活动,无论是游览还是在亲友家中停留,他都选择在两个村庄之间进行。
尾联“取荫东西村,常倒尊中酒。”则是对前文的总结和升华。诗人选择在两个村庄之间行走,是因为这两个村庄之间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因此,他经常在那里享受美好的景色和清新的空气,同时也享受着美味的佳酿。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两个村庄之间的景象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曾经茂盛的树木已经被砍伐殆尽,取而代之的是一片荒芜的土地;曾经清澈见底的小溪也被污染了,变得浑浊不堪。这些变化让诗人感到十分痛心疾首。
尾联“风霜倏摧厉,此意遂相负。吾庐翳松桧,摇落殊未有。”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尽管他在两个村庄之间游走,享受着美景和美食,但内心深处却充满了对自然的担忧和忧虑。他担心这些美好的风景会被破坏,担心那些无辜的生命会被无情地夺走。因此,他决定放弃这种生活,寻找一个更加环保、可持续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