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之山东海水,滔滔东奔吾不知其几千万里。
长江大河一线来,安问洞庭与彭蠡。嘘噏百川天轮浮,鼍为城廓蜃为楼。
东溟老龙几千岁,垂髯化作珊瑚钩。惊涛拍天无畔岸,雷奔鬼逝神灵眩。
䨹昱绝电妖雾呈,珠宫贝阙谁能辨。安期羡门安在哉,感今思昔但悲哀。
瑶池已骋八骏去,铁棰空驱万石来。吁嗟往事皆已矣,安得海波不扬尘不起。
岛彝才贡越裳来,免劳神武行边鄙。

登高丘望远海

蓬莱山之东,海水滔滔向东奔涌,不知道其绵延几千万里。

长江和大河一线相连,哪里去询问洞庭湖和彭蠡泽?

嘘噏百川如天轮浮,鼍(tuó)为城廓、蜃(shèn)为楼台。

东溟老龙几千岁,垂髯化作珊瑚钩。惊涛拍天无畔岸,雷奔鬼逝神灵眩。

䨹昱(xuān yù)绝电妖雾呈,珠宫贝阙谁能辨。

安期羡门安在哉,感今思昔但悲哀。

瑶池已骋八骏去,铁棰空驱万石来。

吁嗟往事皆已矣,安得海波不扬尘不起。

岛彝才贡越裳来,免劳神武行边鄙。

注释:

登高丘望远海:登上高山远望大海。丘,小土山。

蓬莱山之东:指东海。蓬莱山,古代传说中的海上仙山。

海水滔滔向东奔涌:海水奔腾汹涌。滔滔,水声盛大的样子。

安知几千万里:怎能知道几千万里的距离。安,哪里。

长江大河一线来:长江和大河连接在一起。

安问洞庭与彭蠡:哪能知道是洞庭湖还是彭蠡泽呢!安,哪。问,考虑。

嘘噏(xiū què)百川:吹嘘百川。嘘噏,吹嘘。

鼍(tuó)为城廓、蜃(shèn)为楼台:指海市蜃楼。鼍,扬子鳄或猪婆龙。

老龙几千岁:龙已经活了几千年。

垂髯化作珊瑚钩:龙的胡须化为珊瑚般的钓钩。垂,下垂。

雷奔鬼逝神灵眩:雷电奔突,鬼神出没,使神灵感到迷惑。

䨹昱(yì lì)绝电:闪电。绝,断绝。

妖雾呈:妖气弥漫。呈,出现。珠宫贝阙:珍珠砌成的宫殿和用贝壳筑成的宫殿。

安期羡门:传说中神仙的名字。安期,即安期公,传说中的仙人名;羡门,即羡门子,也是仙人名。后来成为道教中追求长生不老者所信奉的神仙名字。

今思昔但悲哀:今天思念过去,只是感到悲哀罢了。

八骏:指汉代西域大宛国出产的名马“天马”,也写作“天马”。

铁棰(cè):大槌。

吁嗟(xī)往事皆已矣:感叹过去的一切都已成为过去。吁嗟,感叹。

安得海波不扬尘不起:怎么能使海浪不起尘土。安得,怎么能够。

岛彝:指居住在岛上的人民。

才贡:只有才能向朝廷贡献。贡,进献;贡物。

越裳:指南方少数民族。

免劳神武行边鄙:免除劳动神武将军亲自率军到边境作战。神武将军,指周武帝宇文邕的勇将韦孝宽。行边鄙,到边境上巡防作战。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贞观年间,诗人登高丘而望远海,以壮阔的视野,描绘了祖国的壮丽景色和辽阔疆域。首联写登高丘所见之远景;颔联写登高丘而见之近景;颈联写东海上出现的奇观;尾联抒发感慨之情。诗中运用夸张、想象、比喻等手法,描写了一幅瑰丽雄奇的画面:大海浩瀚无边,波涛滚滚,气势磅礴,令人心潮激荡。诗人站在高高的山上远眺,只见那汪洋大海一望无际,看不到边际。他不禁想到:这东海不知有多少里长!长江和大河汇流在一起,浩浩荡荡地流入大海,又流向何处呢?诗人用“不知几千万里”来形容长江、黄河之长,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此诗开篇便以“登高丘”三字点明题旨,然后由近及远地勾画出大海的宏伟形象。首句写登高丘所见之远景;次句写登高丘而见之近景。从远处看,只见大海茫茫无边涯,从近处看,只见江河滔滔东奔入海。诗人以大海作比,说明自己虽身居高位却不免有怀才不遇之感;以江河流注东海喻指贤臣良将纷纷归附,反映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心。第三句写海上出现的奇观——海市蜃楼;第四句写海上出现的奇观——大鱼变成珊瑚钩。这两句诗运用了夸张、想象、比喻等手法,描写了一幅瑰丽雄奇的画面:海面上出现了一片海市蜃楼,它像一座座高楼大厦矗立在那里,把天空都遮得严严实实;海里的大鱼变成了一根珊瑚似的钓钩,挂在水面上,闪闪发光。诗人站在高高的山上远眺,只见那汪洋大海一望无际,看不到边际。他不禁想到:这东海不知有多少里长!长江和大河汇流在一起,浩浩荡荡地流入大海,又流向何处呢?诗人用“不知几千万里”来形容长江、黄河之长,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此诗前二句写登高丘所见之远景;后二句写登高丘而见之近景。从远处看,只见大海茫茫无边涯,从近处看,只见江河滔滔东奔入海。诗人以大海作比,说明自己虽身居高位却不免有怀才不遇之感;以江河流注东海喻指贤臣良将纷纷归附,反映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心。第三句写海上出现的奇观——海市蜃楼;第四句写海上出现的奇观——大鱼变成珊瑚钩。这两句诗运用了夸张、想象、比喻等手法,描写了一幅瑰丽雄奇的画面:海面上出现了一片海市蜃楼,它像一座座高楼大厦矗立在那里,把天空都遮得严严实实;海里的大鱼变成了一根珊瑚似的钓钩,挂在水面上,闪闪发光。诗人站在高高的山上远眺,只见那汪洋大海一望无际,看不到边际。他不禁想到:这东海不知有多少里长!长江和大河汇流在一起,浩浩荡荡地流入大海,又流向何处呢?诗人用“不知几千万里”来形容长江、黄河之长,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此诗前二句写登高丘所见之远景;后二句写登高丘而见之近景。从远处看,只见大海茫茫无边涯,从近处看,只见江河滔滔东奔入海。诗人以大海作比,说明自己虽身居高位却不免有怀才不遇之感;以江河流注东海喻指贤臣良将纷纷归附,反映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心。第三句写海上出现的奇观——海市蜃楼;第四句写海上出现的奇观——大鱼变成珊瑚钩。这两句诗运用了夸张、想象、比喻等手法,描写了一幅瑰丽雄奇的画面:海面上出现了一片海市蜃楼,它像一座座高楼大厦矗立在那里,把天空都遮得严严实实;海里的大鱼变成了一根珊瑚似的钓钩,挂在水面上,闪闪发光。诗人站在高高的山上远眺,只见那汪洋大海一望无际,看不到边际。他不禁想到:这东海不知有多少里长!长江和大河汇流在一起,浩浩荡荡地流入大海,又流向何处呢?诗人用“不知几千万里”来形容长江、黄河之长,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此诗前二句写登高丘所见之远景;后二句写登高丘而见之近景。从远处看,只见大海茫茫无边涯,从近处看,只见江河滔滔东奔入海。诗人以大海作比,说明自己虽身居高位却不免有怀才不遇之感;以江河流注东海喻指贤臣良将纷纷归附,反映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心。第三句写海上出现的奇观——海市蜃楼;第四句写海上出现的奇观——大鱼变成珊瑚钩。这两句诗运用了夸张、想象、比喻等手法,描写了一幅瑰丽雄奇的画面:海面上出现了一片海市蜃楼,它像一座座高楼大厦矗立在那里,把天空都遮得严严实实;海里的大鱼变成了一根珊瑚似的钓钩,挂在水面上,闪闪发光。诗人用“不知几千万里”形容长江、黄河之长,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