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巷虚斋草露漙,高僧净戒夜忘寒。
编篱拟畜白糜鹿,种竹尽长青琅玕。
山谷七言云里和,楞伽四卷月中看。
闲来梦觉游禅去,愧尔弥天释道安。
【诗句释义】
深巷虚斋,草露沾湿,高僧净戒夜忘寒。
编篱欲畜白糜鹿,种竹尽长青琅玕。
山谷中七言诗云里和,楞伽四卷月中看。
闲来梦觉游禅去,愧尔弥天释道安。
【译文】
在深深的巷子里,空旷的斋室里,草木上的露水已经结了一层薄薄的冰,高僧们在夜里修行,忘记了寒冷。
我打算编篱笆圈起土地,想养一些麋鹿,竹子长得很高,可以长到像青琅玕一样。
我在山谷里写的那首七言诗里也有“云”,楞伽四卷书里也有月亮。
我闲下来的时候,梦见自己游历了禅院,醒来后感到羞愧,觉得自己没有达到释道安那样的水平。
【赏析】
这是一首题咏寺庙的诗。诗人通过描写寺庙的环境、生活、建筑等,表达了对佛教教义的理解与体悟。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
首句“深巷虚斋草露漙,高僧净戒夜忘寒。”描绘了寺庙所处的环境。深巷中的虚斋,让人联想到寂静的夜晚,只有草露滴落的声音,仿佛连高僧们也忘却了寒意。这里的“漙”字形象地描绘出草露的晶莹剔透,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而“夜忘寒”则表达了高僧们在寂静的夜晚修行时的心境,他们忘记了世间的冷暖和繁华喧嚣,全身心地投入到修行中。
诗人以“编篱拟畜白糜鹿,种竹尽长青琅玕。”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寺庙周围的自然环境。编篱笆是为了圈住土地,准备养殖白糜鹿;竹子长得高高的,可以长到像青琅玕一样。这里的“编篱”和“种竹”都体现了寺庙周围的宁静和祥和。而“白糜鹿”和“青琅玕”则分别代表了大自然中的珍稀动物和美丽景观,象征着人们对自然的敬仰和向往。
最后两句“山谷七言云里和,楞伽四卷月中看。”则将读者的视角引向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山谷中的七言诗里也有“云”,楞伽四卷书里也有月亮。这两句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佛经的深入理解,也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对禅宗思想的领悟,即禅宗强调内心的清净和超越世俗的境界。
这首诗通过对寺庙周围环境的描绘和对佛经的引用,展现了作者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和体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以及对禅宗思想的认同。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是一首优秀的题咏寺庙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