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胜经时远,台高望处疏。
水流通楚沔,山引接岷峨。
汉垒重闻表,唐封再戢戈。
专城千里寄,才愧古人多。

【注释】

郡胜:郡里风光美好。经时:长久,很长时间。台高:指南楼很高。望处:指从高处看的地方。水通:水流畅通。楚沔:长江和汉江。岷峨:岷山和峨眉山。汉垒:汉时的堡垒。表:指战旗。唐封:唐朝的边界。戢戈:收起武器。专城千里寄,才愧古人多:意思是说我把整个城池交给了千里之外的你,我自愧不如古代的人。

【赏析】

这是一首怀古诗,作者借登临古楼而怀想长安。首联先点明地点和时间,写“蜀中”之“远”、“高”,以见其“胜”。颔联写“蜀中”之“近”,即“水”、“山”。颈联是全篇的重点,写“汉垒”、“唐封”及“重闻”、“再戢”之史实。末联写“寄”与“多”,即“寄意”和“多惭”,以表达对长安的深情厚谊和对自己才能的自谦。

诗中“蜀中”指今四川一带。诗人在长安为官多年,对故乡的山川自然景物十分熟悉和喜爱。他登上四川郡城的南楼,面对“蜀中”的壮丽山河,自然会想起家乡来。“郡胜”二句,是写登楼所见。“郡”是指四川郡,也就是现在的成都平原地区。“经时”二句,写登楼所见之景。“经时”指长久;“远”指遥远。“台”指南楼。诗人从远处眺望,只见那南楼高高耸立在蜀地之中,显得十分高大。“水流通”,写水路交通之畅顺。“楚沔”泛指南北地区的河流,这里指的是长江、汉江。“山引接”,写山势绵延不断。这两句的意思是:自从来到蜀中以来,已经很久没有见到故乡了,现在又登临这座高高的南楼,放眼四顾,看到那滔滔东去的长江和西来的汉江,一直蜿蜒向东流去;而西边那雄伟的岷山和东边的峨眉山,则像巨龙一样横亘于川西。这些山水,都历历在目地展现在我眼前。诗人通过描绘蜀中的山水,抒发了自己久客他乡的思乡之情。

下面四句,是描写蜀中的军事历史。“汉垒”二句,写历史上著名的战役:“汉垒”是汉时所筑的堡垒;“唐封”则是唐朝在边境上的界标。《旧唐书》卷四十三《地理志》载:“(剑南道)东至益州千石城,西至黎州磨弥城,南至戎州南边。”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在汉垒上,我还能听到当年士兵们高唱战歌的声音;而在唐封上,我又看到唐朝军队重新收起长矛短剑,准备抵御外敌的威武场面。这两句既写了蜀中军事的历史情况,又写出了诗人对过去战争的记忆。

最后两句,写诗人自己的处境和心情。“专城千里寄”,意思是说我把整个城池交给了千里之外的你。这一句是说自己虽然把整个城池交给了对方,但仍然觉得自己比不上古人,有负于对方。这两句既是写自己的处境,又是写自己的感情。诗人在蜀中任职期间,由于朝廷的猜忌和排挤,处境并不顺利,经常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因此,他在登楼远眺的时候,不免会思念起京城长安来,想到自己的命运就像被抛弃的孤城一样,寄托在千里之外。而当他得知朝廷派自己前来任蜀地的刺史时,他又不禁自愧不如古代那些杰出的政治家、谋略家,他们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因而也得到了人们的敬仰和爱戴。这种感情是复杂的,既有对现实的不满,也有对未来的希望。

这首诗是诗人在离开长安赴蜀地任职的时候写的。诗中通过对蜀中山水的描写,抒发了诗人久客他乡的思乡之情;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现了诗人对过去战争的记忆;通过对现实处境的叙述,表达了诗人对现实政治的看法。全诗语言流畅,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