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羡乘槎云汉边,可堪芳草更芊芊。
春寒毕竟无多日,风景依稀似去年。
林色晓分残雪后,人家忽断夕阳前。
花开花落长如此,须读庄生第一篇。
【解析】
此诗前两句写春天的景色,后两句写对春天的感受。第一、二句“春兴”是题眼,全诗围绕“春兴”展开,首联以景起兴,颔联抒发感慨,颈联进一步描写春景,尾联以议论收束。
【答案】
译文:我不愿羡慕那乘着木筏飞向天河边的神话故事,可又怎能忍受看到芳草更比往年长得茂盛呢?毕竟春天里寒冷的日子不会太多,风景依稀地好像去年一样。林子里的树木被残雪分割成一片一片,农家的房屋忽然断在夕阳西下之处;花儿开花和凋谢总是这样循环往复,还是读《庄子》吧!
注释:不羡:不想。乘槎:乘木筏。云汉:天河。芊芊(qiān):繁盛的样子。春寒:春天的寒冷。无多:不多。风景依稀似去年:景物模糊不清好像去年一样。林色晓分:树林中的色彩在清晨时分已分成了一片片。残雪后:残留下的雪还没有融化。人家忽断夕阳前:农家的房屋忽然断在夕阳西下的地方。花开花落长如此:花儿开的时候与花落的时候是一样的。须读庄生:最好读《庄子》。庄生:指庄子,战国时哲学家。《庄子·逍遥游》:“吾闻至人之言曰:‘圣人无名’。”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期所作。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内心的苦闷与无奈,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旷达超然的人生态度。
诗的前两句以景起兴,写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不羡乘槎云汉边”“可堪芳草更芊芊”,这两句是说,我不羡慕那些传说中乘着木筏到天河那边去的人,因为看到这芳草更显得繁茂了。诗人在这里用了一个典故——传说中的天河,这是古代神话中的一条河,相传有牛郎织女每年七夕渡河相会的故事。诗人把这个故事巧妙地引入自己的诗中,表明自己并不想像牛郎织女那样一年只能相会一次,而是希望每年都能够相聚,从而表达出诗人对人间美好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的两句“春寒毕竟无多日,风景依稀似去年”则是诗人对春天景色变化的感慨。诗人说春寒毕竟只是暂时的,春天的风景虽然不如往年那么美好,但总有一些值得留恋的东西。这里,诗人用“毕竟”一词,强调了春天虽然寒冷,但春天毕竟是美好的。同时,“风景依稀似去年”也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回忆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之情。
诗的最后一句“林色晓分残雪后,人家忽断夕阳前”,是对前两句的进一步描绘。这里的“林色”指的是树林的颜色,“残雪后”意味着树林中还残留着积雪,而“夕阳前”则是指夕阳已经快要下山了。诗人通过对这些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这句诗也暗含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最后一句“花开花落长如此,须读庄生第一篇”则是整首诗的总结。诗人认为,无论是花开花落,还是春夏秋冬,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因此,我们应该像庄子那样,看透世间万物的变迁,从容面对人生的起伏。
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深沉,表现了一位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