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不洒卞和玉,舌不尝楼护鲭。和也未识时,护兮非独醒。
志士陟东岳,俯仰北山灵。猛虎号厥前,掀髯无惧情。
披霞入云云,挽日出亭亭。攀游千万仞,岂为艰险惊。

【注释】

猛虎行:乐府《相和歌辞》旧题。

卞和玉:春秋时期楚国人卞和发现玉璞,后被误认为是石头,献于楚王,被砍去左脚。

楼护鲭:三国时吴国孙策曾向会稽长洲(今浙江杭州)人楼昭求教治国之道,但楼昭拒绝,孙策便杀了他。

时:指时势。

非独醒:并不是只有一个人清醒。

陟:升登。

北山灵:即“北山”,指泰山。古人认为,泰山能通神。

掀髯无惧情:形容气势豪迈,神态威猛。

披霞:云霞。

亭亭:高耸的样子。

【赏析】

《猛虎行》,乐府《相和歌辞》旧题。此诗是诗人抒发自己对时事的感慨。诗中以猛虎自喻,表达了诗人不随波逐流,不因环境而改变志向的决心。全诗情感奔放激烈,语言雄浑刚健,富有音乐美。

首联两句写诗人对卞和、楼护等人遭遇的不同评价。他们因为不识时务,所以遭受不幸,而诗人却能够看清大势之所趋,因此并不惧怕困难。这两句既表明了他对时事的清醒认识,也表现了他不畏艰险的精神风貌。

颔联两句则直接点出了自己的志向。诗人立志要像登上泰山那样的英雄一样,面对困难毫不畏惧,勇往直前。这一比喻不仅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豪迈的情感,而且也展现了他对于人生道路的独特理解。

颈联两句则是诗人对自己壮志凌云的生动写照。他像一只展翅翱翔的雄鹰,披霞穿云,矫健有力;又如一位英勇的战士,挽日而行,气宇轩昂。这不仅表现了诗人的勇敢和无畏,更体现了他的自信和从容。

尾联两句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豪情壮志。他虽然攀游千万仞高山,但却并不感到艰难险阻,反而以此为乐。这种乐观向上的心态,不仅展示了诗人超凡脱俗的品质,也使得整首诗歌充满了激昂向上的力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