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炎方暑未归,竹房清簟对荆扉。
鹊桥度处云犹湿,雁阵来时雨正霏。
抚景每怜予独拙,倾樽还喜客忘机。
人间感恨知多少,岁岁相思空寄衣。

七夕

七月炎方暑未归,竹房清簟对荆扉。

鹊桥度处云犹湿,雁阵来时雨正霏。

抚景每怜予独拙,倾樽还喜客忘机。

人间感恨知多少,岁岁相思空寄衣。

【注释】

  1. 七月:农历七月初七,为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会的日子。
  2. 竹房清簟对荆扉:竹房,即茅屋。竹房的竹帘上铺着竹席。荆扉,用荆条编织的门。
  3. 鹊桥:传说中牛郎织女相会的地方。
  4. 云犹湿:云彩仍然湿润。
  5. 雁阵来时雨正霏:大雁排成队伍飞来,天空下着大雨。
  6. 抚景:欣赏景色。
  7. 抚景每怜予独拙:在欣赏风景的时候常常感到我太笨拙了。
  8. 倾樽还喜客忘机:客人高兴得把杯子倒满酒,忘记了自己的机心。
  9. 人间感恨知多少:人间有多少感恨啊!
  10. 岁岁相思空寄衣:每年思念亲人时只能把衣服寄出去。
    【赏析】
    首句点明时间是七月初,天气炎热。“竹房”、“清簟”表明诗人此时身居幽静之所,心情舒畅。次句以“竹房”对“荆扉”,以“清簟”对“竹帘”,以“对荆扉”对“对竹帘”,都表现了诗人的闲逸之致。三、四两句写景。“鹊桥”指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相会之处——银河。“云犹湿”与“雁阵来时雨正霏”互文见义,写天上的牛郎织女虽已相会,而地上仍似他们一样分居天河两岸,彼此望眼欲穿。这一句写出了牛郎织女的悲苦和无奈。“抚景每怜予独拙”,诗人因自己不能像他们一样相聚而感到遗憾,但想到自己还能欣赏自然美景也感到欣慰。“倾樽还喜客忘机”,当客人喝得高兴时,便忘记自己的世俗之心,尽情畅饮,这表现出作者的洒脱。末句写人间感恨之情,与前三联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人间离愁别恨的同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富有真情实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