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首耽书更不忘,鹄文虫篆烂生光。
高人为赋峨冠石,太史曾题琢玉坊。
野屐踏云闲看竹,春帘凝雾静焚香。
别来又泛松陵棹,渺渺轻鸥江水长。
【注释】
白首:形容人年纪很大。耽书:喜欢读书。烂生光:指文字的光辉,比喻字迹非常工整。峨冠:戴高高的帽子。琢玉坊:雕玉的地方。闲看:闲暇中观赏。凝雾:浓雾。春帘:春天的窗帘。松陵:水名,在今江苏无锡西南,太湖支流之一。渺渺轻鸥江水长:形容江水辽阔,轻鸥自由自在地飞翔于其中。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借咏物抒怀,寄寓着自己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开头二句“白首耽书更不忘,鹄文虫篆烂生光”。意思是说,年老仍爱读书,字迹如生辉。“白首”,指老年;“耽书”,即嗜书。这里用典,是说作者虽已白发苍苍、垂垂老矣,但依然好学不倦,孜孜以求知识。“鹄文虫篆”,是古人写字用的笔划,这里指代书法。“烂生光”指字的光彩夺目。这两句是说自己虽然老了却依旧好学不倦,其书法之精妙,犹如鹄鸟飞翔于天空,虫子爬行于地上一样,光彩夺目。
第三四句“高人为赋峨冠石,太史曾题琢玉坊”。“高人”指有才德的人,“峨冠”指戴高帽(古代官帽上常饰以玉石)。“太史”是掌管天文历法的官员。这句的意思是说,能文之人会为他题写了“峨冠石”这块碑石,而古代太史也曾在雕刻精美的玉坊留下过他的足迹。“峨冠石”和太史坊,都是古代文人雅士题写的著名匾额。作者自谦地说:“我虽无才,也能为文,被有才德的人所赏识。”
第五六句“野屐踏云闲看竹,春帘凝雾静焚香”。意思是说,自己像野人一样踏云而行,欣赏竹子的风姿;又像春天的美人一样,在春日的云雾中静静地焚烧熏香。“春帘”是春季的窗帘。“闲看竹”与“凝雾”相照应,形象地写出了春日的美景。这两句是说作者在赏心悦目、怡然自得之中,悠然自得。
最后两句“别来又泛松陵棹,渺渺轻鸥江水长”。“别来”,指作者离开故里后,已经很久没有回去了。“泛松陵棹”即泛舟游览。“松陵”是地名,在苏州市西南。“棹”,船桨。“渺渺”是形容水面宽广无边的样子。这二句是说,自从远离家乡以后,又乘舟游览松陵了。作者用“轻鸥江水长”来形容自己的心境,表明自己虽然身在异地,但仍心系故乡,思归不已。
这首诗前四句写景抒情,中间四句叙事议论,最后二句写景抒情,全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作者通过描写景物,表现了自己的情怀,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