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尘飞白玉堤,烟花何处使人迷。
楼台霁色宜春外,兰蕙风光曲水西。
鸣镝草中惊雉落,引杯湖上听莺啼。
青云开閤怜迟暮,丹壑凭高欲杖藜。
诗句释义与赏析:
清明日同肖甫郊游
- 十里尘飞白玉堤:描述了清明节当天,人们在郊外行走时尘土飞扬的景象。”十里”形容路程的遥远,”尘飞”表达了一种动态的美,而”白玉堤”则暗示了环境的清洁和美好。
- 烟花何处使人迷:烟花在天空中绽放,五彩斑斓,让人眼花缭乱。”使人迷”表达了烟花的美丽及其对观者产生的强烈视觉冲击。
- 楼台霁色宜春外:晴朗的天空使楼台显得更美,春天的气息也因晴好天气而更加浓郁。这里的”霁色”指的是晴朗的天气,”宜春外”则强调了春光的美好与室外的开阔感。
- 兰蕙风光曲水西:兰花和蕙草散发出的香气,以及曲水流觞的景致,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兰蕙”代表花卉,”风光”描绘了自然之美,”曲水”可能是指人工开凿的河流或小型湖泊,用于赏花或娱乐。
- 鸣镝草中惊雉落:指在草丛中突然响起的箭声吓到了栖息的雉,形象地描绘了一种紧张而又和谐的自然生态画面。”鸣镝”是一种古代的武器,”草中”表明地点是在野外,”惊雉落”则表现了这种声音对动物的影响。
- 引杯湖上听莺啼:在湖边举起酒杯,听着黄莺的啼叫。”莺啼”是春天的典型景象,莺鸟的叫声清脆悦耳,增添了节日的氛围。
- 青云开阁怜迟暮:形容阁楼上的云彩如同被揭开的帷幕一般,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沧桑。”青云”常用来形容天空的颜色,也比喻仕途的光明前景,而这里的”阁”可能是一个高耸的建筑,”怜迟暮”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 丹壑凭高欲杖藜:站在高处,面对着如丹砂般的山色,想要借助拄藜(即手杖)来支撑身体。”丹壑”指的是红色的山壑,颜色鲜明且引人入胜,”凭高”表达了站在高处的感受,而”杖藜”则是传统的旅行或登山工具,这里用来强调诗人对于自然的亲近和对生活的热爱。
这首诗通过对清明时节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喜爱和对自然美的感悟。诗中的每一句都充满了细腻的观察和深情的描述,不仅展示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敏锐的洞察力,也传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