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听萧疏响,春畦长渐高。
丈人方兀坐,抱瓮亦徒劳。

【注释】

玉林,地名,今安徽泾县。

萧疏:指风吹竹林的声音。

丈人:指老人,这里是诗人自指。

兀坐:端坐,长时间地坐着。

抱瓮:指用陶罐来盛水。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描写的是一个春天的傍晚,一位老翁在自家菜园边长满青竹的山坞中,坐在石凳上,手捧一只陶罐去打水的情景。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刻画出一幅宁静优美的田园生活图。

首句“夜听萧疏响”,点明时间是夜晚,“萧疏”两字形容风声,既表明了环境是幽静的,又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接着“春畦长渐高”,描绘了春天田野里的景象,一片生机盎然。

第二句“丈人方兀坐”,交代了老翁的身份和正在做的事。这里的“丈人”是对老人的尊称,而“兀坐”则是说他正坐在那里,显得非常悠闲自在。

最后一句“抱瓮亦徒劳”,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无奈。虽然这样的生活很宁静,但也可能让人觉得有些空虚和无聊,因为这样的劳作可能并不能带来多少实质性的好处。

【译文】

夜幕降临时,我听到风吹竹林发出的沙沙声响,春天的田野逐渐变得宽阔起来。

一位老人正端坐在石凳上,拿着陶罐去打水,他的行为也许并没有多大的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